今日

TOP

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背景综述(二)
来源:大地网——行中国看天下  作者:责编李尚锟 【 】  2013-05-15

 

3、中阿文化交流的机制化运作

    作为论坛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中阿互办艺术节的机制已写入中阿论坛部长级会议制定的3年执行计划。根据执行计划,2006年和2008年分别在北京和大马士革(叙利亚首都)举办了第一届阿拉伯艺术节和中国艺术节,2010年和2012年分别在北京上海和麦纳麦(巴林首都)举办了第二届阿拉伯艺术节和中国艺术节。2014年,第三届阿拉伯艺术节将在中国举行。
    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的建立确立了双方互办中阿文明研讨会的机制。目前,研讨会已经分别在北京、利雅得和突尼斯召开了3届,为中阿双方学者近距离接触提供了契机,使双方最新的文明成果得以展示。
    2010年5月,中阿双方在北京签署了“中阿典籍互翻译出版工程”合作备忘录,确定未来5年双方合作互译对方的25部经典著作出版,其中即将翻译的中文经典著作包括《论语》、《道德经》、《儒林外史》等。
    目前,对阿拉伯国家的文化培训工作也正在逐步走向机制化。从2007年起,文化部连续举办了多期阿拉伯国家文化管理人才培训班、阿拉伯国家杂技培训班、阿拉伯国家舞台技术人员培训班、邀请阿拉伯国家文化官员考察团和阿拉伯国家知名画家来华采风创作活动。这些活动得到阿拉伯国家文化界人士的广泛重视和参与,得到了阿拉伯国家的一致赞誉。

4、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12年至2014年行动执行计划
“文化合作和文明对话”内容

    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继续深化中国与各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中阿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双方高度评价2010年6月和2012年3月分别在中国和巴林成功举办的阿拉伯艺术节和中国艺术节活动,积极评价2011年12月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第四届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所取得的成果,双方同意:

(一)继续按原有形式轮流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举办“阿拉伯艺术节”和“中国艺术节”,并考虑开展增进中阿民间相互了解的活动。
(二)研究举办“中阿丝绸之路文化论坛”的可行性。
(三)为庆祝纳杰夫作为2012年伊斯兰文化之都,中方将以一种适宜的艺术活动参加上述庆典。
(四)为庆祝麦地那作为2013年伊斯兰文化之都,中国将参加上述庆典。
(五)2013年上半年在中国举办第五届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
(六)重视执行中阿典籍互译出版项目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强调将进一步加强联系,推动工程按计划取得更大进展。双方为中国新闻出版署官员同阿盟秘书处官员及位于阿尔及利亚的阿拉伯高等翻译学院负责人举行会晤协调一个新时间。
(七)组织中阿双方文化官员互访,在双方最主要文化机构间结成对口友好合作关系,包括在阿拉伯教科文组织和中国相应组织间建立友好关系,以及在双方最主要的图书馆间建立友好关系,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亚历山大图书馆。
(八)鼓励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互设文化中心并为此相互提供便利,积极探讨中阿互办文化年的可能性。
(九)中方每年有计划地邀请阿拉伯各国文化艺术管理人员来华参加“阿拉伯国家文化人力资源研修班”。
(十)鼓励在中阿在文化合作中加强文化产业的互鉴。
(十一)研究中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融,研究中阿文化艺术交流的方向和未来。
(十二)加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包括考古发掘、文物修复、博物馆管理、根据有关国际条约索回被盗文物、打击文物走私、防止破坏文物原有属性等领域的合作,同地区和国际有关方面进行协调,提供必要的保护,保护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并申请将二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三)邀请中国作为2013年沙特阿拉伯王国第28届“杰纳第利亚”国家遗产和文化节的主宾国。

5、阿拉伯国家加入文化投入


    进入21世纪以后,阿拉伯国家对文化的投入激增,一大批世界级的文化设施在这里兴建。当前,阿拉伯国家对文化的重视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如:
    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正在修建的萨阿迪椰岛总投资近300亿美元,包括卢浮宫分馆、古根海姆分馆、哈迪德演艺中心等,主体工程已经竣工。
    卡塔尔拟打造海湾文化中心,首都多哈2008年建造了由著名华人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伊斯兰博物馆,耗资3亿美元。
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建成了规模庞大的法赫德文化中心,可以举办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科学与佛教能彻底相容 下一篇个人与国家在转型中需明确的思路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