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刘香成:用照片敲打出远去的钟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风吹碧野 【 】  2011-08-18

人物简介
刘香成,1951年出生于香港;1975年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1978年加入《时代》周刊;1980年加入美联社。1992年因报道前苏联解体,刘香成获得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2005年,《巴黎摄影》杂志将刘香成列入当代摄影最有影响力的99人名录。2008年编辑出版摄影集《中国:一个国家的肖像》;2010年,与著名艺术策展人、英国当代艺术评论家凯伦•史密斯女士编著摄影集《上海:1842-2010,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

摄影大师刘香成先生

    不久前,普利策奖得主、著名摄影家刘香成与著名艺术策展人、英国当代艺术评论家凯伦•史密斯共同编著了摄影图册《上海:1842-2010,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
    书中从成千上万张照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500幅照片讲述了上海这座光影城市从开埠以来至2010年世博会召开,时间跨越三个世纪的现代化历史演变。这部影像记录所展示的上海是唯美的,历史的积淀给这座城市留下了许多的沧桑,同时它又必然是一处繁华的所在。

为了那张照片,他挨了克格勃一记重拳

    与摄影的渊源要追溯到在美国读大学时期。在选修课上,刘香成遇到了基恩•米利(Gjon Mili),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并开始在《生活》杂志给基恩•米利做实习生。多年之后,刘香成这样评价基恩•米利:“他是一个有着19、20世纪传统的欧洲人,用图片说故事。”“那些马格南图片社的记者不会有什么是新闻这样的问题,他们更多带着人文关怀。”“整整9个月里,他从没有谈过技术问题。”“解读事件比抓住事件更为重要。”
    基恩•米利轻而易举地把马格南的价值观“灌输”给了刘香成。多年之后,刘香成亲历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政局动荡,走遍了中国、苏联、印度、韩国、阿富汗等20世纪后半个50年全球几乎所有的政治热点地区。“我的图片没有很强的新闻感,但确确实实我又是做了不少新闻摄影。这就是图片背后的价值,带着自己的审美、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来拍那些图片。”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宣布辞职,当戈尔巴乔夫读完“我将终止我担任苏联总统这一职位所履行的一切行为……”之后,他没有把讲话稿平稳地放回桌子上,而是猛地一扔。“那样的时刻不拍怎么可以,得罪人就得罪人吧!”事后刘香成回忆当时的心理。于是他果断地摁下了快门,几乎同时,克格勃的一记重拳也砸在了他的后背上。第二天,刘香成的这张照片登上了全世界几乎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戈尔巴乔夫辞职,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一个时代就此终结。这张照片也为刘香成带来了全世界新闻人的共同梦想——普利策奖。
    “故事很重要,无论写文章还是拍图片,故事都很重要。”刘香成说。把历史用真实的图片串联起来,有时候是一种强烈的愿望促成的,自己去选择故事,比别人制定了主题让你去报道要好得多。

一座城市跨越三个世纪的光影传奇

    “我们从成千上万张照片中精选出来的这些照片只是投向上海那丰富而充满活力的历史的一瞥。我们力图反映从19世纪中期至今在上海生活、工作的各阶层人们的日常生活,揭示文学描述及其营造的繁华印象之外的真实过去与现在。”——刘香成、凯伦•史密斯

    对刘香成来说,《上海:1842-2010,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也许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那本《中国:一个国家的肖像》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世界读懂中国。《中国:一个国家的肖像》发布之后,《星期日泰晤士报》评价道:“在此之前,中国的出口清单中,摄影从未成为重要部分。这使刘香成的成就令人惊叹。他花4年时间在中国搜集了88位摄影师的作品,用一种全新的、有力的口吻重新讲述了中国故事。”
    “1976年5月,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就到了上海。那时的上海基本上到了晚上8点所有的路灯就都灭了,偶然能看到一群人坐在小板凳上聚在一起看12英寸的黑白电视。上世纪70年代我在上海拍当地人谈恋爱、早上吃油条、喝豆浆,就被人举报到派出所,说我为什么要拍上海的阴暗面。今天,上海已经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是一座在中国经济腾飞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城市。所以这次当我编《上海:1842-2010,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时,我感慨颇深。”刘香成对记者说。
“上海的国际化程度震撼世界,上海和整个中国都在经历着变化,我希望通过影像的力量客观叙述这座城市,还有整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图片是历史的草稿,有时候一张照片胜过1000个文字。”刘香成说。
    历史的冲突和文化的积淀使上海这座中国内地最时尚、最现代的城市充满了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化元素,也使它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走向现代之路的最典型的代表。
    “上海是一座时尚之都,同时也是一座多元化的城市。”刘香成如此评价上海。《上海:1842-2010,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通过普通人的影像故事进行展示,从画册里,我们既能看到政治、战争和历史的领航人,也能看到黄包车夫、学生和演员,这些多面而纷呈繁杂的历史侧面也正符合了上海整座城市多元融合的形象。对刘香成来说,这些日常生活细节的背后,其实有着社会政治变化的潜台词,而他对此抱有与生俱来的关怀情结。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田双琨:为我一挥手,澈听万壑松 下一篇刘国松:掣举现代水墨大艺精髓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