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名家随笔】《品茶临潭 》—— 作者王志祥,笔名高众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王志祥 笔名高众 【 】  2019-11-18

品茶临潭

文/高众


    中国是茶叶的家乡,茶文化理所当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怎么喝茶和喝什么茶的茶文化三千年历史一直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自古以来咏茶的诗歌浩如烟海,流传到如今的仍然不在少数,写茶的著名诗人就有被称为茶圣的陆羽和白居易这样的文化大家。近代,大诗人徐志摩就在平民中讲“吃茶”。南方人说喝茶不说喝茶,说吃茶。据说胡适先生也讲过类似的课。周作人先生对徐志摩先生讲“吃茶”不以为然,他认为喝茶这件事只是日常生活所需罢了,虽然他同样爱茶,不过他只喝绿茶,说红茶没什么味儿。

   喝茶跟品茶完全是两回事。

    文人喝茶应该叫品茶,对环境和氛围要求高,什么丝竹映窗,什么葡萄架下等等,一句话,就是环境不但要好、要安静,还要高雅。这些还不够,最好是三五好友,再来点琴瑟之音,音量要适中,音色要纯净,不能急不能躁。也难怪,文人讲的就是情怀,就要这样的做派,你说他清高也好,说他高雅也好,或者说他穷讲究也好。

    寻常百姓喝茶才叫喝茶,没什么讲究,粗碗大叶茶足矣,再说农活多,就是有喝茶的条件,也没有喝闲茶的时间,咕噜咕噜灌满肚子就赶紧下田干活去了。

    如今不一样了,喜欢喝茶的人对茶叶的要求更高了,茶叶加工的层次更深了。比如福建的铁观音和红茶,其中的铁观音到底是属于乌龙茶还是清茶到现在还没争论明白,有人说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的一个品种,有人说铁观音就是属于清茶类;红茶更是被福建的茶客做到了极致,曾与福建茶友品茶,他说一座山上的茶叶都不尽相同,就是每块石头周围茶树上茶叶也有区别,采自长在石头边的茶树上的茶叶经过深加工后统称为岩茶。就算都叫岩茶,但在这些茶客眼里,品质千差万别。当然这种差别,我想一般人是品不出来的。

    如今,秦岭淮河以南的各地到处有茶,浙江龙井,江苏碧螺春,安徽黄山毛尖、云南普洱茶、滇红,广西茉莉花,河南信阳毛尖等等,数不胜数。这些只是知名的,还有更多不知名的茶叶。

    南方人喝工夫茶,一个小茶壶配上只能算是酒杯的小茶杯,三五个人坐一起,慢悠悠倒茶、慢悠悠品茶,等到茶的香味浸润全身,身上散发出微微的热气,这才叫喝好了、喝透了。喝普洱茶亦大致如此。

    我的家乡人只喝清茶,喝茶人习惯随身带个玻璃杯子,泡上清茶,整个杯子绿油油的,煞是好看,茶的味道自然清香无比。茶杯一定是透明的,谁的茶好,一目了然,当然也写在脸上。其实茶杯透明不透明并不重要,显摆才重要。

    我因工作需要去甘南临潭两年。想当然地以为临潭无茶,因为临潭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自然不是茶叶的产地,又地处西部偏远地区。不过,在甘肃流行一种叫“三泡台”的茶,绿茶、桂圆、冰糖、枸杞、柠檬等八种材料放在一起,又叫“八宝茶”,用开水泡着喝。这样的喝法,我想对茶叶本身的质量要求不会高。

    我爱喝茶,于是行前,将家里剩余的茶叶搜罗一空,装进我的行囊。到了临潭之后,大出我所料:饭店的服务员竟然捧着盘子询问每位客人喝什么茶,龙井、碧螺春、猴魁、普洱、铁观音等十余个品种,由客人自选。不禁大赞这种喝茶方式好,照顾到每个人的需求;更赞的是,在这小城中茶叶的品种如此丰富,爱茶之人如此众多。

   自诩文人,到了临潭才知愧对这个称号。临潭自古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是汉、藏、回等各民族经济交流活动的重镇,往西南是进藏的必经通道;往西北,则是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因此在临潭,看到什么样的文化现象都不奇怪。

    因为这个地方,是多民族紧密交流和融合的要地,也是中华民族交流史上一个样本。
 

本文来自解放日报

 


                                                                                                                                                                                                编辑:李尚锟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李尚锟:抒山水悠然,借王维诗意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