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苏东坡咀跟诗词一样豪放的美味
来源:行中国看天下  作者:落魄进士 【 】  2012-07-13
    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诗词圣手--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的书香门第。由于父母的精心培养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好学,使他在小时候就表现出来与众不同的才能。在他10岁的时候就能写出优秀的文章,13岁的时候就能修改老师赋的诗句。

    苏轼从小就胸怀大志,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诗、词、散文等表现了豪迈的气概,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说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苏轼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他做官的地方,都为当地的人民做出了很多好事,深受老百姓的爱戴,苏轼先后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和司马光的政策而遭受到朝廷的排挤、迫害,不得已漂泊到了当时的广东、海南等偏僻、荒凉的地方。

    不仅如此,苏轼还曾经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烹饪家和吃货。他的一生多次遭到贬官,早已经看透了世态炎凉,不论到哪里都照样吟诗生活,尤其把自己爱好的“吃”写在诗里,并写的有滋有味。

    最近有一部反映中国饮食文化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了大江南北。让无数人去打开电视欣赏,并为之眼馋,纪录片里面讲述了全国各地的小吃、名吃,甚至被无数网友称之为《吃货宝典》。我们中国人离不开吃,谋生叫“糊口”;岗位叫“饭碗”;受雇叫“混饭”;受人欢迎叫“吃香”;受人照顾叫“吃小灶”;花积蓄叫“吃老本”;混的好叫“吃得开”;不管他人叫“吃独食”;受到伤害叫“吃亏”;女人漂亮叫“秀色可餐”;女人嫉妒叫“吃醋”;甚至朋友一见面张嘴就是“吃了吗”?吃的文化,在我们中国,可谓是源远流长。

    苏轼一生,吃过很多别人不敢吃的稀奇动物。据说苏东坡平生最爱吃鱼,当年他吃鱼常常是自己动手烹制,他在《鱼蛮子》一诗中记述了他做鲤鱼的方法:“擘水取鲂鲤,易如拾诸途。破釜不著盐,雪鳞笔青蔬。” 苏东坡在黄州时,曾写有《煮鱼法》一文,介绍他“在黄州,好自煮鱼,其法:以鲜鲫或鲤鱼治斫,冷水下。入盐于堂法,以菘菜笔之,仍入浑。葱白数茎,不得掩半,熟入。生姜、萝卜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临熟,入桔皮片,乃食。”现在饭店里的各种“东坡鱼”的做法,应该还是在苏东坡的时候创造的。

    宋人周紫芝《竹坡诗话》说,苏东坡最喜欢吃猪肉。“东坡肉”据传那还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时发生的一件趣事。 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这条堆筑的长堤,改善了环境,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后来形成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 。

     当时,老百姓赞颂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众口赞扬,趣闻传开,当时向苏东坡求师就教的人中,除了来学书法的、学写文章的外,也有人来学烧"东坡肉"。后农历除夕夜,民间家家户户都制作东坡肉。相沿成俗,用来表示对甙的怀念之情。现在成为杭州一道传统名菜。楼外楼菜馆效法他的方法烹制这个菜,供应于世,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遂流传至今.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他在绍圣元年1094年被贬为宁远节度副使,当时已经59岁了。惠州位于岭南,自古以来就是罪臣流放的地方,被称为“蛮夷之乡,瘴疠之地。”然而,到了惠州以后,苏东坡觉得这里山清水秀,人情纯朴,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便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民。并在乡亲的帮助下,修建了新居。有一天他的儿子苏过捧着一盘鲜荔枝给父亲,苏东坡尝过以后非常喜欢,荔枝又唤起了他的创作灵感,写下了,《荔枝叹》“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当苏东坡被贬官到当时荒无人烟的海南岛以后,在“吃”上就遇到了麻烦。“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这是苏东坡六十四岁的时候在儋州所写的一首诗。“儋州”如今在海南省西部地,当时此地生产很落后,米很稀少。苏轼在《和陶劝农六首》小序说:“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所产杭稻,不足于食。”这首诗中说他半个月都不能喝上酒,吃饱饭。渴望邻居能给他送来酒肉。

    他曾经作诗到:“土人顿顿食薯子,,荐以薰鼠烧蝙蝠;初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蛤蟆缘习俗。”由此可见,在当时颠簸流离的境遇中,苏东坡吃过癞蛤蟆,还可能吃过烧蝙蝠和老鼠。而如今“三叫鼠”已经成为广东地区的一道菜,这道菜是用一窝刚生下来不久,没长毛没睁眼的小鼠崽放在盘中,直端上来,附带酌料着汁吃。筷子一夹,叫一声,一沾小料又叫一声,放到嘴里一咬再叫一声,是为三叫。食者必须有极大的勇气,传说大补且味道鲜美。

    他还写过“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说的是,吃完槟榔后面红耳赤目炫,如醉酒一样。正所谓文人不幸天下幸,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稀奇美食,很好的诠释了东坡居士那曾经酸甜苦辣的一生。

  在苏轼大半辈子的颠沛流离中,他不断辗转于半醉半醒、半饥半饱之间。苏轼爱吃,还吃出了脍炙人口的诗篇。他不屈不饶,坚持己见,从他的吃和吃出的诗,表现出了他高尚的品格和坚强的斗争精神。苏轼一生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后人世代受益无穷。

【大地哇网责编曹娜娜】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知青》——读灵魂的一次反思 下一篇揭开岳飞被陷害的谜底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