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吴佩孚传记
来源:行中国看天下  作者:责编秦铭 【 】  2013-08-09

 

    北洋军阀直系头子吴佩孚,在其鼎盛之时,曾拥兵数十万,穷兵黩武,祸国殃民,可谓历史罪人。但,他的一生经历十分复杂,极富传奇色彩,其中,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京的大学生们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拒签出让青岛的《巴黎和约》,游行途中示威者捣毁并焚烧了卖国官员的私宅。军警逮捕了三十来个“暴徒”,激起全国范围的抗议浪潮。5月9日,远在南岳衡山之下的吴佩孚,以区区师长身份,在湖南驻地,直接向大总统徐世昌发出通电:“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民草击钟,经卵投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吴佩孚爱国之心可鉴。数日后,他又致电南北双方将领联名通电反对政府签约。电文大意是,决不许出卖祖国的主权!不能让强敌将我山东家乡当肉吃!身为山东籍的军人,我愿对日本背水一战!
  值得一提的是吴佩孚保护故宫立下一功。那时,宣武门内象房桥国会厅里的议员们居然要拆除紫禁城三大殿,在其废墟上另建议会大厦。洛阳吴大帅惊闻此讯,立马直接把一封电报拍给了大总统、总理、内务总长、财政总长四位,电文是:“……何忍以数百年之故宫供数人中饱之资乎?务希毅力惟一保存此大地百国之瑰宝。无任欣幸。盼祷之至!”各报刊登载了吴氏通电后,颂扬吴帅之声鹊起,抨击国会之议潮涌,“保存此大地百国之瑰宝”的威严号令让始作俑者噤若寒蝉,故宫三大殿方幸免一劫。
  秀才出身的吴佩孚常吟诗作画,熟读《易经》、《春秋》,有“儒将”之誉。军中传唱的军歌就是他填的《满江红,登蓬莱阁》:“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涛大作,想当年,吉黑辽沈,人民安乐。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到如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堕!叹江山如故,夷族错落。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却归来,永作蓬莱山游,念弥陀!”充满了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日本人听了很不舒服,当时有一个日本记者到洛阳采访,当面质疑:“登蓬莱阁能够望见长白山吗?”吴佩孚正气凛然答道:“我心眼通灵,岂止能望见长白山,还能望见你们富士山呢!”那个日本记者只好灰溜溜而去。
      吴佩孚自比关羽、岳飞,对贪官污吏向来痛恨。吴佩孚掌权时曾下了一道手谕:“天、孚、道、云、龙,五世永不叙用。”这五个字都是蓬莱吴姓一系,把自己亲戚攀附之路给堵死了。他不嫖不赌,不好色,不纳妾,不抽大烟,这在军阀中是罕见的。他不容部下抽大烟贩大烟,也不许嫖妓。
     吴佩孚批示公文,也见其清廉之风。有个政客曾在别处为官,政绩平平政声亦糟,得知吴佩孚主政直鲁豫,便托关系来求吴,想到河南谋个官职。报告呈上案头,吴佩孚大笔一挥批曰:“豫民何辜?”意思是河南老百姓有什么过错,竟要这样的人来当官,承受因他当官而带来的祸害——因为为官一任,可造福一方,也可祸害一方。吴佩孚不买推荐者的账,也不用官话套话挡驾,仅以老百姓的利益为由凛然拒绝,义正辞严。某“下岗”军佐得知吴佩孚帐下有一旅长空缺,毛遂自荐来跑官且拟了自荐书,里面大谈理想抱负志向然后言归正传,最后是“愿为前驱功成解甲退居故里植树造林福泽桑梓”云云。吴佩孚批示:“且先种树。”对这等志大才疏、夸夸其谈的跑官者,吴佩孚的批示很有针对性——既然你有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先回乡种种树再说。有一老同学,曾致信与他,欲在他手下谋一后勤部门的所长职务。吴佩孚回信说:所长必有所长(chang),兄之所长何在?老同学讨了个没趣,只好作罢。
     吴佩孚从始至终,只有一个结发的老妻张佩兰,从不拈花惹草。当时德国驻华公使的千金正值妙龄,对吴佩孚无限仰慕,相思无门,这洋妞思想也真够开放,径直写信向吴佩孚求婚。吴佩孚不识德文,吩咐秘书译出呈上,那情书便成了公函。吴佩孚依例挥毫阅示——“老妻尚在!”以老妻拒洋妞,吴佩孚的这等情怀有几人能比得了?像这样的人物,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实在难能可贵。
     吴的饮食起居都很简单,吃的是面食、米饭,每餐只喝少许山东黄酒和绍兴酒。1924年从英国留学学成归国的钱昌照,曾记述他与吴佩孚见面时的情景:吴穿着布衣,白薯屑落了一身,吴招呼他一起吃烤白薯,又大谈自己的做人哲学。 1927年5月27日,他率卫队逃去四川经河南邓县构林关时,受到当地头面人物的热情款待。面对满桌酒肉,他却说:“免了吧,战火连绵,百姓不得温饱,我们还要这么多菜干什么?”只留下四个小菜,其余全叫人撤下。在赠给乡绅杨星如的诗中,有“天落泪时人落泪,哭声高处歌声高。世人漫道民生苦,苦害生民是尔曹”之句,流露出了悲天悯人的情怀,还不客气地谴责了地主豪绅们的罪恶,令人刮目相看。
     他不爱财,不怕死,不住租界,不举外债。1924年败军之际,有人建议他逃入天津租界,他厉声斥之:“堂堂军官,托庇外人,有伤国体,乌可为者!”到了汉口,日本人探询他有无东游日本之意,他回答道:“我连租界都不住,谈何去日本!”逃到四川奉节白帝城以后,日本人又派特使找到他,答应给他财力和武力的大力支持,帮助他报仇雪耻,恢复霸业。但是,吴佩孚却不为所动,他对日本人的回答是:     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用不着外人插手。1925年,英美等国银行表示愿借他款,不须抵押,支持他东山再起,被他断然拒绝。此前在洛阳时,苏联要扶植他为“中国王”,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扶植溥仪搞伪满洲国,他当即通电反对。1935年日本侵略者策动汉奸搞华北自治,请吴佩孚做“华北王”。吴佩孚愤然作色道:“自治者,自乱也。”加以拒绝。他写一首诗:“国耻传来空有恨,百战愧无国际功。无泪落时人落泪,歌声高处哭声高。”表达他的惨痛心情。他曾写诗批评张学良:“棋枰未定输全局,宇宙犹存待罪身,醇酒妇人终短气,千秋谁谅信陵君。”诗中“醇酒妇人”是指当时传言“九一八”前夜,张学良正与电影明星胡蝶跳舞。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要他出任北平维持会会长,他也俨然拒之。1938年日本侵略者决定把华北伪政府和伪南京政府合并为一个汉奸政权,日本大特务土肥原贤二又要拉吴佩孚做“中国王”,吴佩孚说:“叫我出来也行,你们日本兵必须全部撤出中国去。”他在日寇为他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离开日寇为他准备的讲稿,侃侃而谈:一、和平者,要和必先有平,平,就是平等,为了做到平等,日军必须撤出北平。二、华北是中国之领土,要解决华北问题,必须由东京与重庆谈判。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投敌后,极力拉吴佩孚与他合作,一块干卖国勾当,他派亲信陈中孚赴北平晋见吴佩孚,委婉地转达了汪精卫的意思,说吴佩孚如能附敌合作,将让他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并兼任北平“政治委员会委员长”的职务,还没等陈中孚说完,吴佩孚霍然站立,毫不容情地破口大骂:“谁跟汪精卫合作,这人必定下贱!”吴佩孚边骂边顺手拿出一个手卷,递给陈中孚说:“这是我亲笔写的,文天祥正气歌,你替我带回去,送给汪精卫!”陈中孚展开手卷,一行行工整有力的字出现在眼前:“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陈中孚满面通红,仓皇而出。那时,吴佩孚最喜欢梅花,以凌寒傲雪的梅花自况。
     1939年12月4日,吴佩孚最终死于日本特务医生之手。他自撰的对联总结了他的一生: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怡性,真个解甲归田。
 
     一位佩服他亮节的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送来一副挽联写道:
 
败师不入外租界,
正谊羞登傀儡场。
 
对吴佩孚之死,北伐中打败了吴佩孚的蒋介石亲致唁电给北平什锦花园吴公馆:
 
    先生托志春秋,精忠许国,比岁以还,处境弥艰,劲节弥厉,虽暴敌肆其诱胁,群奸竭其簧鼓,迄后屹立如山,不移不屈,大义炳耀,海宇崇钦。先生之身虽逝,而其坚贞之气,实足以作励兆民,流芳万古。
 
蒋介石在重庆为他开追悼会,亲送挽联:
 
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
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
 
  国民政府与最高国防委员会还分别决议,追赠吴佩孚为一级上将。重庆的报纸上,更誉吴为“中国军人的典范”。
     当时驻重庆的中共元老董必武也对记者发表谈话说:“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起当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这大概是对吴佩孚一生最准确真实的总结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社群主义的说服力 下一篇自由、竞争和公共利益如何兼得?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