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诗歌的本质就是真善美
来源:行中国看天下  作者:(作者杨尚燕、王十梅  【 】  2011-08-14

诗歌的本质就是真善美

                             ——访诗人、翻译家屠岸先生

    诗人简介:屠岸,原名蒋璧厚,诗人、翻译家。生于1923年,曾翻译惠特曼诗集《鼓声》、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济慈诗选》《英国历代诗歌》,选编有《外国诗歌经典100篇》。其中《济慈诗选》中译本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彩虹奖。2010年获颁中国翻译文化终生成就奖。

    精通汉语和英语的屠岸先生在论坛上是用双语发言的, 88岁的屠岸先生精神矍铄、脚步稳健、气质儒雅。发言完毕,屠岸先生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来到高原,屠岸先生丝毫没有疲倦的样子。他说:“我很适应青海的气候和环境。”

    屠岸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能够来西宁参加第三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我非常高兴,在这里,我不仅遇到了来自中国各地的诗人,也遇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

     中国是个诗歌大国,从古至今出现了很多诗歌大家,每个时代都有非常优秀的人物和作品,可以说是人才辈出,群星灿烂。诗歌也是人类的事业,举办这样的国际性的诗歌节,让中外诗人在此相遇,互相交流,把青海介绍给世界,是非常好的一种做法。诗歌,需要交流,如果没有交流、没有翻译,那么中国人就不会知道莎士比亚,埃及人也不会知道方块汉字。诗歌的翻译是很重要的,是一座桥梁。

     翻译,在人类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很多人不知道翻译的重要,有的人以为翻译很容易,只要手头有一本字典就万事大吉了。这是极大的误解。如果不认识翻译的作用,就不可能正确认识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

     谈到诗歌的翻译工作,屠岸先生说:如果没有翻译,没有鉴真东渡,日本可能到现在还处在前启蒙时代;如果没有翻译,没有玄奘取经,古代佛学就不能传到中国,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翻译,外国人不知道李白,中国人不知道莎士比亚……

     在翻译的原则上,屠岸先生主张坚守“归化”和“外化”的分寸,即掌握好二者的平衡。比如,莎士比亚的头脑里不会有中国春秋战国的影子,因此在翻译莎翁的译文中不宜出现“朝秦暮楚”“楚才晋用”等成语,否则很容易形成文化传统错位。人名、地名、国名等的翻译,最好根据原文的音来译,这叫“名从主人”原则。当然,有了原则也要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鲁迅称翻译家为普罗米修斯,多么精确的比喻啊!没有普罗米修斯,人类就没有火种,将永远生活在黑暗中。

     诗歌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几千年来,中国的诗歌一直在不断地创新,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到宋词……诗歌的创新一直没有停止过。

     屠岸先生说:“我认为诗歌的本质就是真、善、美,现在有很多很多的人在写诗,写他们的内心,我读过一位农民朋友的诗,每次读,我都会被他的诗感动得流泪。有了这些基础,我乐观地相信,21世纪中国的诗歌将会爆发。”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与法蒂哈·莫奇德在广州约会的下午 下一篇郭北平的杯中闲话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