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珍珠泉里盛开的红螺寺
来源:行中国看天下  作者:李坤禧 【 】  2011-08-25

    “红螺寺”位于北京怀柔一处非常幽静的山谷中,  该寺初建於冬晋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改名“护国资福寺”。因该寺所在山下有一“珍珠泉”,相传泉水深处有两颗色彩殷红的大螺蛳,每到夕阳西下螺蛳便吐出红色光焰,故山得名“红螺山”,寺俗称“红嫘寺”。


    艳秋的下午我们来到了这里,由于不是假日和斋戒日,所以没有众多的游客和香客,也没有缭绕的烟雾;它宁静而安详,让我感到更多的清净和幽雅。

    入得寺门是一片浓郁稠密的竹林,这片古竹林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喜好南方潮湿气候的翠竹竟能在严寒的北方生长的郁郁葱葱,可见“红螺寺”的土地有多么的优良和神奇。置身于竹林深处,只听得有清晰的人声,却不见半个人影,原来是竹林茂密得看不见对面的人。竹林不仅隔绝了世间的嘈杂,也沉淀了世间的浮躁。满目青竹,清风灌耳,好一个“曲经通幽”之处。此时我的心情平静而安宁;我的脚步也轻漫而舒缓,深深的吸入这沁脾的竹香;静静的享受这美妙的时光。
 
    步出竹林眼前是一片阳光,琼台楼阁;怪石喷泉;古松挺立;鲜花绽放。坐在凉亭里,我仔细欣赏这副图画,心也融化在这画中。

    寺西的珍珠泉,水深三丈,串串水泡不停地从地下冒出,在阳光照耀下犹如五颜六色的珍珠。据明代刘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记载,红螺山原称“红螺崄”,旧名“幽岚山”,又叫“宝金山”。红螺崄分为上、中、下三崄:循九龙峪,度八达崄,远望两峰并立,时人称其“云会门”,此其为下崄;由此上行一里馀,有龙潭水出石隘中,沿小径山梯攀援而上有“红螺洞”,洞石古色,有人饮其水,霹雳骤至,时人疑此为龙窟,这就是中崄;再上半里,有红螺寺庙宇,寺旁有一巨松,树顶方圆四、五丈,可将寺院一半荫庇其下,当时寺内僧人在裸露的树根周圉垒石相护,有人称其为“松御风”,由此向右有观音洞,曲而容坐,深而朗朗,此处即上崄。当时著名文人袁宏道曾有《初入行红螺崄》诗一首述之:“凿天出古空,意匠窮刻露。赎取长古魂,幻作鬼工赋。霜岩透斑锷,石骨竦清怒。历劫至於今,雕镂不曾住。”

    再探寻于“红螺寺”后院的“紫藤寄松”,这个几丈见方的天井中,一棵苍老的平顶松挺立着,他不象其他的古松那样高大,但他的树冠却比其他古松更开阔,他的枝叶覆盖了整个天井,在他的身旁是一株同样古老的紫藤。从那苍老的树干中,让人感觉到久远岁月的凝重。它们努力缠绕在古松边,恍若起盛夏时分花簇簇涌动的花香。

     继续向前,我们一行三人终于看见了观音寺的山门,远处层迭起伏的群山激荡着游人的视线,空旷而浩大,风拂在面颊上,侧耳倾听,自然有一种陶醉远山之情。

   过了观音寺依然可以再向山顶进军,而疲惫征服了我们,只是上到一半就往东面的长廊去了。下山的路要比上山的路轻松许多,我们穿梭在万亩松林中,虽然腿也酸了,脚也沉了,却依然兴致不减,兴高采烈的说着笑着,倾听着山谷中悠扬绵长的钟声,呼吸着山谷中清新的空气,感受着这行旅的疲惫与快乐!

   从东面下山可以路过500罗汉林,虽然都是人文景观,却也引的不少游人驻足停留。出了山门,回头眺望,那高高的山峦与古老的庙宇,依然屹立在红红绿绿的七彩峰峦上。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明净中的老泉口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