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凡心洗尘 妙笔奇问(二)
来源:大地网•行中国看天下  作者:程和荣 李坤禧 【 】  2011-09-14

上图:青年时期才气横溢的杨建民先生

    造就一个艺术家离不开天才和勤奋,杨建民先生在自然的怀胞中长大,人生经历很坎坷,但绘画的天禀,更使他有坚强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发挥创造艺术生命的升华。为此,他放弃了极多的休息时间,沉醉在艺术的天地,刻苦钻研,掌握民族传统的文化精髓与西方文化超然相融、结合;吸收西方科技的先进理论,自成一统,造就绘画艺术达到更玄妙的境界,不失为创造了具有思想含量、艺术质量和历史价值经典的画作。其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受米罗、毕加索大师的思想影响,开阔了艺术思维、视野,进行典型化的思考和提炼。

    在绘画创作中,工具、材料与技法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绘画的技法决定于所有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因为每种工具都有它的使用方法,每种材料都有它的特殊性质,用某种工具把所用材料的特性发挥到最高程度,这是绘画形成独特风格的基本条件。

    在传统的绘画技法中,除了我们所熟悉的各种点、线条、皴法等外,还有许多其它的不同技巧,早在唐朝就已有人直接用手指作画,即“指画”,还有“泼墨”画等,这些技法至今仍在沿用。其中泼墨画的技巧被张大千老前辈继承并发展,逐渐形成真正属于他自己的画风。泼墨泼彩的艺术效果是传统笔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它更完美地表现了画家的情感和思想。除此之外技法的创新可以多种多样,宋代宋迪论画时说:“画当得天趣为妙,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倚之败墙之上,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坎者为谷,缺者为涧,显者为近,晦者为远;神领意造,恍然见人禽草木飞动来之象,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景皆神会,自然景皆天成不类人为,是谓活笔。”

    绘画艺术的创新求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断推动绘画艺术走向进步与发展。凡笔墨不能表达者,必另选择工具,另觅材料,另创技法,另僻蹊径,是谓“是皆智得之也”,非一般人所能了解的。既然西方绘画能够开辟出那样多的道路,产生了如此多的形式、风格来,中国画只要肯挖掘、发现、耕耘,必定也能开辟出属于自己路子、技法和风格来。创新就是从深入生活开始,从观念的扩展开始,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视觉,自已的感受,用脑和眼观察认识生活,有别于他人的独到之处,才能用丰富的绘画语言、表现手法让画面丰富多彩起来。杨建民先生所创作的作品,加入了设计原素,也突破东西方审美的习惯程式,开拓自己的新领域。纵观当今画坛,不少名家高手往往为格套所缚,或取才于古人,或取意于古人,或拜倒在西方传统的脚下,或承袭现代新派的手法,不是重复前人,就是重复他人,而杨建民敢于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在变幻莫测的风云中,独占鳌头,制定了一个更高的艺术生命标本,推陈出新,面向世界,用有限的生命去实践艺术的更大超越。水拓压印画,是新创作的画种,它是水彩水粉调入适量水份与玻璃压印完成,经过多年探索与试验,摸索创造出拉印、擦印、移线、遮纸等多种技法,它们各自不同的肌理,用以表现细微或粗犷朴拙的景物,生动自然具有装饰趣味,在绘画表现手法上可谓别开蹊径。

    今日世界的丰富性和画家个性的丰富性,杨建民走的是真真实实的敢于突破陈规,打破世俗、别开生面绽放自己的艺术生命,是有胆于吃螃蟹的人,他视名利金钱如粪土,独享平淡生活,在中国知识阶层中标新立异。他的画,材料素材取决于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东西,如果艺术是奢侈品,他绝对不要。所以,有时,他会追一只飞舞的塑料袋,令人不可思议,其实他在那一刹那,已发现了它的妙用价值;有时他会在垃圾堆边停留、寻找废弃的荧光管,不知情者无法想象他的艺术造诣、境界;他总是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给人如梦方醒般的启示。有次,他发疯似的收集旧挂历,招引得别人以为挂历即要成为珍贵收藏品,其实他是看中了挂历背面的那块“空地”,就是这些空地,成就了他的画作创作高峰。更奇怪的是,有次,他走在下雨天的路上,对着地上一块油布上的斑斑脚印发呆,久久不肯离开,最后他说这上面有一幅画,已储存在他的脑海里了。他还说,人为的造型美不是自然美,自然美正如这块布面上的真实反映、写照、显现,达芬奇就是从破墙上发现美感的,自然原本就是裸露的,没有半点的修饰才叫真正的美。

    这就是他改变生硬狭隘的思维模式的原动力,它来源于生活,似乎是常人无法涉猎的艺术细节,当经历过这一系列之后,一幅清新逼真的画就会扑面而来,扣人心弦、令人叹为观止。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杂弹]玄于某机构30年绘画大展际.. 下一篇荷韵苍美 墨心邃寒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