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风华之意 天地之心 ——张德林书法之真精神
来源:大地网——行中国看天下  作者:责编七彩吉祥 【 】  2013-12-17

艺术家简介:

张德林 又名得灵,号净圆.慧林居士,别署百荷堂主。1963年出生于安徽省来安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创研班助教,中国国家画院曾来德书法工作室助教。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成员,国书会副会长,北京红博馆艺术总监,《佛光诗书画》副总编辑,《安徽人杂志》艺术总监,《文化艺术报》书画艺术总监。



风华之意 天地之心
——张德林书法之真精神 
文/丘若





    许久没有看到安徽籍的德林兄,在2009年的泰山论坛沈鹏课题班书法展览中突然出现。首先是我在展厅的大中堂草书作品前驻足观看,看待“德林”、“得灵”的作品,突然就想起他来。在前几年的各种聚会中,偶然总能打个招呼,但没有彼此深刻的交流。在这次论坛和展览中,我们接触的时间更多,聆听了他优美的歌喉和观赏了他纵逸的书法,才发现他是那么执着和充满灵性。近来,身居北京的德林将出新集,从信箱发来数十件新作,行书和草书为主,兼及楷、隶,新色诧目,不趋时风,而自有我在,因而乐为之序。
    唐代书论崇尚“妙造自然”,反对“师心自用”和“亦步亦趋”,融合着儒道禅的真精神。孙过庭《书谱》明确提出了“取法风骚之意,本乎天地之心”的创作原则,也是创造精神的具体原则。以人合天,天人合德,始终是美学家追求的最高目标。宋之理学家们更是将人伦常理上升为天理至德,强调了天人合一之关系,所谓“内彻心性,外透天道”最为明朗。明之公安派、清之袁枚等倡导“性灵”之说,释“性灵”为“性情加灵机”,实际上也是强调由人复天,由天观人的循环观。评论家们用“天全”、“天德”、“天放”、“天成”等词语来形容艺术家们的超脱、超然,不为物累,圆融自适,妙达天机,揭示出艺术境界的高邈和深邃。这正是历来艺术家们成功的秘诀。
    德林之书,近年来可谓遒丽天成,心性俱显。其作品最妙者狂草,大有张颠遗风,在幅式上又融合明清巨幅作品的笔法,雄媚纵放而不逾矩,满纸狼藉而法度森然。如《毛泽东沁园春•雪草书横幅》,气势开张,对比强烈,虚实、刚柔的结合更增添了作品的迭宕起伏。其“润含春雨、干裂秋风”的笔墨力量,使人想到王铎草书的雄浑意趣。德林的审美表现力在这种宏观把握中获得了相当的成功,他利用“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的辩证法,进行字的疏密、正欹、方圆、枯润等的搭配与整合,在视觉上有着强烈的震撼力!当然,德林的草书过人处,还在于从细微之处入手,字之造型非常熟练、简洁、洗炼,许多草字来源于张旭《古诗四帖》,黄庭坚《诸上座帖》等,还可以在怀素、祝允明、徐渭、傅山、王铎的帖中寻觅到造型的影子,而他能融为一体,变而能通,通而能化,达到采花酿蜜的自然效果,确非一朝一夕之事。大草最见性情,也最见灵机,在瞬间的变数中须得有自我的肯定,多元融汇,力求出新,这是需要大胸襟、大手腕、大魄力,真正为大丈夫之能事,非狭隘、猥琐、凡庸辈所为。正如鲁迅先生所云:“没有天马行空的大精神,就没有大艺术的产生”。德林草书张扬的是一种阳刚、雄浑、劲健之美,痛快淋漓的挥洒着自己的才情、个性,彻底的书写出自己的“不平之气”,抑郁不平、一寓于心,而沉毅壮伟,不张露不幽闭,畅其所欲,成其所成,阳舒阴惨,一任自然,使其达于“天地之心”。这“心”通于宇宙阴阳变化之理,相摩相荡而归于浑然,归于雅正!贯通“三才”(天、地、人)的艺术方臻圣境,草书的功效最为显著!德林深谙此理,并不懈的努力着---这正是价值之所在!
    德林之书体成就之二当数行书。其行楷、行草皆得古贤遗韵,形神皆善。其行书胎息晋唐,而瓣香宋元,其入帖之深令人叹服。乍见其行书,以为前贤遗物,形神俱善,举止从容,细辩之乃知为其近作。如其《东坡题跋记宝山题诗一则》手札,不让古人,轻松自如,优游淡定,非目前展厅作品的浮躁、轻佻所能比拟。闲散无累,举止从容,若山阴道士之外耀光华,而内蕴精明。信手之作多放逸不拘,兔起鹄落,轻灵可人。而其古雅之趣终究成其本色,与时人之书风拉开差距。在现今许多人倡导“刚猛”风格的时候,对温柔而优美的元人帖学风格多所忽略,气势有余而韵趣不足。德林能在北方写出这样的风格,令我有些吃惊。尤其是草书之雄放与行书的闲雅,正好互补,代表着他性格中的矛盾与统一。一位伟人说过,检验一个人智商的高低,就是看他脑子里是否能够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智商越高,那么所容纳的东西越多。以此而观,德林在颜楷的变体、隶书的写意、章草之烂漫等方面的努力,更是可以理解的了。他既能容纳多样,又能和谐融洽,真正能格物穷理,会通书道也。
    德林的书艺应该说已经走向了自我定位的格局,他的审美实践正配合着他的审美观念,互相升华,完美的结合起来,使人信服。腕力强时字始工,字向纸上自轩昂,这是我观其书艺的深刻印象。书艺高贵清华,乃为人格之象征,而那些卑琐、颓废、靡弱、孤露等恶习是其大忌。我们不必人云亦云的强调“书如其人”、“书为心画”这些老调,我们就从做人这方面来说,人格的魅力是最能征服人心的。古贤强调“浩然之气”、“圣贤气象”等,并非无由。首先得内养其气,内充实包括学养、才情、胆识等,扩充胸次;而外达天道则需要亲和自然、乐山乐水、不滞于物、澹定雅远等,内外皆修,必能宠辱偕忘,波澜不惊。热闹场中著一冷眼,虽名利富贵不改本性;冷寂场中培养热心,虽牢落八荒而自有依托。圆融通泰,渐入佳境。观古今名贤大师,无不经历着多重考验,并非是一帆风顺。痛苦、怨恨、悲伤、忧郁、愤怒等词语时见笔端。而凡人者不过愤世嫉俗,自甘沉沦,而伟人者在最极端的苦难面前坚挺过去,终于能成其大,成其深。天恩浩然,不私覆,不私载,至道若昧,书家之心自当排除物障、法障而趋向澄明之域,体会本心,开启般若。悟此,可言书艺也。
    我曾著《书法创作三态论》,指出古今创作不过静穆、炽情、闲适三种创作法。静穆者凝神静气,写法度森严的篆、楷书用此,必得先成竹于胸;炽情者心有郁结,喷发而出,灵性闪现,气成乎技,草书多用此法,多有妙手偶得之趣;闲适者天和气润,偶然欲书,心无挂碍,以行书最擅风流,若不经意如落花五言,幽鸟相逐。此三种境界难分高下,而取决于天分和个性。三境能臻其极,自当有杰出成就。天机流露,智慧顿生。书艺之高下,自当以此裁之。 德林之书并不一定迎合某些评委的口味,也不一定代表着书坛主流。但他延续着传统文人书脉,再创造着天人合一的圣境,物我相忘,寄托遥深,而有着“弘既往之风规,导将来之器识”的价值。以手写心,心手双畅,真正实现了“但恨二王无臣法”的超越。其妙在心,心由天启。为此,我禁不住以《2008年举办个人书法展有感》诗句以为结束:
    由来书法可通神,心手双畅情最真。若得天公助我腕,毫芒识得本来人。群贤毕至猥居前,修炼廿载觉智圆。莫笑东风青果涩,老看道穷穷益坚。一艺至微求至善,素心敢逾圣贤前。诗书画印俱明道,抛却利名别有天。
    愿与德林兄共勉!
 
己丑冬于石头城东之抚云斋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桐花万里丹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 下一篇画家林岩:撷画山水墨涌意,磨岩..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