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解放军昨晚9点反卫星试验大获成功:震动日本菲律宾
来源:大地网——行中国看天下  作者:秦铭 【 】  2013-05-14

    昨日晚9点左右,南部多省份网友观察到火箭状飞行物,可能系中国进行了第三次反导试验。本次试验疑似发射了DN-2型导弹模拟打击高轨卫星,采用动能直接撞击战斗部(KKV)方式,具备摧毁GPS卫星能力。DN-2导弹可能从西昌发射,由于轨道较高,故能被多地观测到。菲律宾和日本的媒体迅速的转载了中国军事论坛上的这一消息,并伤感的称中国的军事力量只有美国才可以进行制衡。日本《产经新闻》更数次强调了,美国在亚洲安保体系的重要性。
  第三次反卫星试验采用的动能-2型高轨导弹是我国最新型的反卫星武器。据外媒报道,DN-2型导弹能摧毁12000 英里至 22236 英里,覆盖位于同步轨道的大多数通讯和导航卫星,具备摧毁GPS卫星(轨道高20200英里)能力。国外媒体在今年1月曾密集猜测中国将进行第三次反卫星试验。
  由于直接碰撞会产生大量碎片,故本次试验是否击毁实体卫星还需观测。
  由于国计民生和军事体系对天基卫星系统的严重依赖性,美国十分担心发生“太空珍珠港”事件,对其他国家发展反卫星武器也十分关注。我国2007年1月11日曾进行一次反卫星试验,此后我国的反卫星能力就成为美国军方关注的核心话题之一。
  不过话说回来,反卫星技术并不是近期或是冷战后的新热门,它和导弹防御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技术难度和费效比等一系列问题,再加上反对外层空间军事化的呼声,反卫星武器从未实际部署,但反卫星武器漫长的发展史上,在美苏的军备竞赛中不断取得了一系列技术进步,类似反导武器一样走过了从核拦截到动能拦截的道路。美苏等国还一直在试验激光软硬杀伤卫星的技术。
  美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进行了反卫星武器的研究,美国空军使用空射的WS-199弹道导弹进行了空射反卫星试验,还曾出现使用早期Nike Zeus系列核反导导弹的505项目,此后美国还在雷神(Thor)导弹基础上研制了第二种核弹头反卫星武器,称之为437项目。437项目的反卫星导弹使用雷神导弹外加核弹头,可攻击1300千米高度以下、2800千米距离以内的卫星。
    由于无法区分敌我附带杀伤太大,核反卫方案在20世纪70年代取消。随后美国在动能撞击技术的基础上,开始研制可由F-15战斗机携带的 ASM-135空射动能反卫星导弹,并通过多次实际试验尤其是1985年击毁P78-1卫星的成功,证明导弹具备实用的反卫星能力。冷战结束后美国研制部署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也具备一定的反卫星能力,其中的海基中段反导系统在2008年“燃烧冰霜”反卫星行动中得到证明。
  冷战时期苏联也开展了反卫星武器的研究,自1961年项目开始到1983年最终结束,尽管几经反复,但苏联进行了多次共轨反卫星试验,证明了苏联IS系列共轨式反卫星武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性能上的有效性,此外苏联持续运作的莫斯科核反导系统也有一定的反卫星能力。
  苏联还模仿ASM-135导弹的设计,研制了由Mig-31大型截击机携带的空射动能反卫星导弹,不过苏联的空射反卫星导弹并未进行过实际飞行试验,或许苏联人从未攻克动能拦截器技术更不要说空射导弹的小型动能拦截器了。美苏双方还大力开展了陆基激光反卫星武器的研究,并进行了干扰等一系列软对抗的试验。
  冷战期间我国也进行了反卫星武器的论证研究,如使用长征二号火箭发射的反卫一号共轨式反卫星武器。反卫一号反卫星卫星入轨后,卫星自主控制变轨接近目标,最后在末制导系统的控制下,卫星使用集束火箭击毁目标。不过由于技术和工程能力的不足,即使设计上使用集束火箭降低对末制导的精度的要求,反卫一号卫星仍未能进行实际试验就胎死腹中。
  2007年1月11日,我国使用直接上升式反卫星导弹直接击毁轨道高度856千米的FY-1C气象卫星,这是我国反卫星武器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击毁FY-1C的反卫星试验是1985年美国使用ASM-135导弹击毁P78-1卫星后,22年来的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次反卫星试验,再一次开启了外层空间的军事化。
  虽然外层空间的军事化不可避免,我国也有研制反卫星武器的必要性,但这次实际拦截是一个糟糕的举措,严重损害了我国过去数十年反对外层空间军事化的立场,使我国在道义上陷入极大的被动,更不要说试验产生了数以千计的轨道碎片,对近地轨道上的航天器包括国际空间站和我国自己的神舟飞船都构成了不小的威胁。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首届“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 下一篇美军联合30多国在波斯湾演习威慑..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