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明朝户部尚书夏原吉的故事
来源:大地网  作者:责编秦铭 【 】  2013-12-30
      江西德兴人夏原吉(1367~1430年)初入仕途,便因为一个很偶然的细节,被皇帝纳入法眼,由此开启了他辉煌的政治生涯。
   原来在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痛感在国家长期战乱之后,急需人才,绕过惯常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方法,采取了一项特别措施,就是直接从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中选人用人,当然这中间会有一个过渡,就是要先在禁中负责抄写朝廷的公文,以熟悉国家政务。
   这天,朱元璋偶得空闲,就想到禁中看看那些太学的高才生们是如何工作的,这一看,却令他的眉头皱得像把锁。原来这些太学生或许是因为未经磨砺便一步登天,不免得意忘形;或许是因为才气太高,实在没把整天抄抄写写的工作放在眼里,所以总是一边龙飞凤舞,一边嘻嘻哈哈,闹个不停。
   看到被寄予厚望的这些太学生如此的工作精神和状态,太祖十分不悦。正欲发作之际,他忽然发现满座诸生之中,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他正襟危坐,埋首挥毫,对身旁的一切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太祖大为奇怪,忍不住悄悄走过去,站在背后观看,只见他所抄写的皇诰笔画方正,字体文雅,十分整齐严谨,透着一股严肃的气息。朱元璋大为赞赏,不仅是字写得好,更在于那种工作的态度,由此他记住了这个年轻学子的名字。
   三年的抄写公文期满,有关部门向皇帝上奏,请示将这些太学生派往各部,太祖表示同意,只在这份名单中勾出了一个人,说这个人就不要试用了,特授户部侍郎,这个人就是夏原吉。
   只被皇帝看了一眼就实现了鲤鱼跳龙门的梦想,有人说夏原吉实在是太幸运了,可夏原吉却不这样看。他从小就养成了做事严谨认真的好习惯,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兢兢业业,把事情干得井井有条,从不穷对付,敷衍了事,这让他的仕途一路顺风顺水。
   到了明太宗朱棣时,夏原吉出任户部尚书,主掌国家的财粮大权。虽然在户部工作多年,履新之后的夏原吉工作起来依然如履薄冰一般,他把中外户口、府库、田赋的数目写成小条带在身上,经常翻出来查对核实,他把这些条子叫作“记心”。很快,全国各地人、财、粮的盈缩变化情况,他都了然于胸。朱棣时常随口问及:“天下钱几何?谷几何?”夏原吉不用翻阅账本,这里有多少,那里有多少,应声对答如流,从未出过差错。朱棣感到惊奇,问清原委后,叹服他的苦心,对他愈加信任。
   即使到了晚年,夏原吉虽然身居高位,可认真、严谨的习惯却没有过丝毫松懈。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深夜,夏原吉与几位同事在别处饮酒回来,路过皇宫禁门。依照礼节,应当“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同僚见夜深人静,风吹雪舞,路上没有其他行人,便坐着轿子径直从禁门穿过。夏原吉却没有丝毫犹豫,落轿步行,一步一个脚印顶风踏雪而行,他说:“君子不能因为没人看到而放纵自己的行为。”
   在明朝的官场,腥风血雨不断,连帝位的争夺也不能例外,而夏原吉却历经多个皇帝而不倒,最后得以65岁的高龄善终。
   夏原吉无疑是幸运的,他的幸运与其说是上天的垂青,莫如说是他认真的工作与生活习惯成就了这样的幸运。
 
 
 


 
书名:布衣尚书夏原吉
作 者:宋克顺 著
出 版 社:海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8-1
定 价: ¥30.00
页 数:260
字数:300000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I S BN:9787807476740
 
 
 
内容推荐
 
    夏原吉(1367~1430)明初重臣。字维喆,汉族,湖南省湘阴人,祖籍德兴。早年丧父,遂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以诚笃干济为明太祖朱元璋所重。建文时先户部右侍郎,后充采访使。任内政治清明,百姓皆悦服。靖难之役后,成祖即位,委夏原吉以重任,与蹇义并称于世。成祖后又相继辅佐仁、宣二宗,政绩卓越。宣宗宣德五年卒,年六十五岁。赠太师,谥忠靖。
   夏原吉是明初重臣,官拜尚书,历仕五朝,总揽六部,官高位显,尽瘁邦国。朱元璋赞其“纯良笃实,忠心耿耿;勤于国事,千古名臣。”《布衣尚书夏原吉》作者以朴实的笔触,再现了明朝前期一位清廉尚书的形象。夏原吉出生在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汨罗江畔,从小受忧国忧民思想的熏陶,把为民解难的重任系在心头。少年时代,他聪慧过人,十二岁被誉为“神童”。在国子监被明太祖朱元璋破格选入皇宫。从二十三岁至寿终的四十余年中,数度赈灾济民,湘赣百姓至今流传着“夏尚书做官,遮荫湖南江西两省百姓”。两次从太祖私访,斩官救女,形同包公斩陈世美,杭州破案,力斩皇亲。奉旨巡闽,考察吏治,破格招贤,锄奸除恶,斩蛇辅耕,为弱女解危,为寡妇雪冤。太湖水患,又临灾受命,标本兼治,使百姓水旱无忧。他钟爱生命,赦免山东数干无辜妇女。北国寒冬,劝阻宣宗冻毙干余将士。永乐末年,因成祖执意北征,公死谏,被抄家下狱,仅布衣瓦器。君臣骇然,其廉洁之风,古未闻也。随后辅佐仁宗宣宗,开创“仁宣”盛世。宋克顺先生是湖南著名作家,经多年收集资料,查阅史料,创作本书,还原明初一代重臣的官场沉浮,演绎封建制下知识分子的悲喜人生。先生以古稀之年,做彪炳之事,曾维纲先生说:“余为克顺贺,又为夏公喜,‘布衣尚书’之德范,千秋不朽矣。”
 
作者简介
   宋克顺,湖南汨罗江畔退休公务员,年逾古稀。曾有《屈原的传说》《怀念任弼时》等书出版发行,近年有《烛照人生》《屈原和汨罗江》问世,累计编著近百万字,为挖掘湖湘历史文化资源努力耕耘,成果颇丰。
 
目录序
第一章 归义神童
1 婴儿取名
2 汨罗祭屈
3 巧对学台
4 高泉寻师
5 土地求情
6 书房垂泪
7 年饭风波

第二章 太祖识马
8 学府面君
9 谗者自毁
10 惩治首恶
11 探亲赈灾
12 彻查官商
13 金陵救尼
14 力斩皇亲

第三章 五载巡闽
15 荐才伯乐
16 “霸天”丧命
17 贪吏充军
18 丁香雪冤
19 秀英解危
20 斩蛇建市
21 斗牛索牛

第四章 止戮安民
22 夏家三顾
23 九岭招安
24 赦命三千
25 身家作保

第五章 太湖治水
26 临灾受命
27 斩鳄祭湖
28 精绘蓝图
29 “三个优先”
30 善始善终
31 河清海晏

第六章 当家理财
32 袖里乾坤
33 辟源节流
34 督建北都

第七章 原吉爱我
35 死谏入狱
36 布衣瓦器
37 狱中辅政
38 慈母探监
39 悔恨晚矣
40 丧母丧君

第八章 太师师君
41 访贫尝苦
42 钟爱生命
43 废后立后
44 讨逆安帮
45 “神画”馈番

第九章 鞠躬尽瘁
46 整肃内宫
47 智谋退敌
48 湘赣免赋
49 坦荡襟怀
50 死而无憾
后记    序言   昔屈原之沉汨水也,其爱国忧民之心,化为浩然正气,充塞天地之间,流风遗韵,化育后人,历数千百年而不衰。汨水之滨,词客骚人,代有英才,固不待言;而忠臣名将英雄豪杰,亦屡出不鲜。明夏公原吉尚书,其斯人之俦乎!
   夏公历仕五朝,总揽六部,官高位显,尽瘁邦国。高居庙堂则忧其民,远处江湖则忧其君,朝乾夕惕,宵食旰衣,虽遭谗罹祸,坚贞不二,何其忠也!当其学府面君,惩谗治恶,三顾夏家,九岭招安,以一言而活三千众,又何其智也!至若力斩皇亲,受命赈灾,治水安澜,救民水火,冒死谏君,虽身陷囹圄,九死不悔,又何其勇也!官居极品,经理钱粮无数,而两袖清风,纤尘不染,家无门童侍女,室无奇珍异宝,布衣素食,如普通百姓然,又何其廉也!忠智勇廉,萃于一身,以布衣始,以布衣终,卒谥“忠靖”不亦宜乎!
   夫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笔,载诸史册,以传后世。夏公《明史》有传,而语焉不详;坊间有小说者流,而语多不经。余友宋克顺君,素仰夏公之道德文章,思欲纂一正传,以补史书之不足。乃惨淡经营,广蒐资料,正史杂说,稗官野乘,无不浏览,目览手录,孜孜不倦;且屡探夏公故里,寻觅遗迹,访老问贤,轶闻故事,收揽无遗。历数年之辛苦,资料齐备,卷帖盈箧。乃抉择真伪,披沙拣金,著述《布衣尚书夏原吉》一书。书成,克顺以初稿示余,故余有幸先睹为快。始读,或忧虑,或惊喜,继则或扼腕叹息,或拍案叫绝,终则掩卷深思,浮想翩翩矣。无克顺之笔,难传夏公之神;无夏公之神,难成克顺之笔。克顺实夏公后世之知己,其然乎否乎?
   去岁克顺古稀之庆,余曾撰俚语以为寿,有云:“克顺非具过人之资,而其勤奋黾勉,则非常人所能及者。退休之后,不甘碌碌,乃发奋书,凡亲历亲见亲闻之事,以笔记之,手挥心维,妙思泉涌,日积月累,已洋洋数百万言,蔚为大观。花城出版之《烛照人生》,始发轫耳。然已洛阳纸贵,掷地作金石声矣。”今《布衣》皇皇大著,又层楼更上矣!余为克顺贺,又为夏公喜,“布衣尚书”之德范,千秋不朽矣。
   遵克顺之托,弁数语于前,以志余敬仰夏公之情,亦以慕克顺之勤勉也。
   戊子冬初曾维纲撰于汨罗江畔之雪竹斋  后记   清廉,贪腐,乃衡量历代官吏的一把尺子。在封建社会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升迁为敛财的梯子,权与钱是紧密相连的链条。然而,明朝前期,有位历仕五朝,官至六部总尚书兼户部尚书的一国总当家夏原吉,出污泥而不染,手掌举国财权,非但不贪占国家和百姓的丝毫财物,连同皇帝赐给他的三份俸禄,都婉言谢绝。而他对于百姓的疾苦却极为关怀,成为百姓在灾荒岁月和苦难中的企盼和希望。阅读明史,夏原吉的名字吸引了笔者眼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夏原吉这位千古贤臣的感人业绩,虽有史料的翔实记载,但五百余年来,尤其近代,极少见诸文学作品。他辉煌的业绩和难能可贵的品格被封存在史书中。著名剧作家甘征文建议以明史所载的史料为依据,糅合民间的传说,撰写一部反映夏原吉的文学作品。采纳这个不错的建议,笔者从2007年国庆开始,执笔创作长篇历史小说《布衣尚书夏原吉》。其中,经历了2008年初冰冻灾害,“五·一二”四川汶川大地震,初稿完成于奥运圣火在其故居遗址旁传递之日,我心中不免产生许多联想。无论是冰冻还是地震灾害降临,国家主席、总理,首先想到的是人民的生命安全,他们置个人安危而不顾,亲临重灾区,在残垣断壁前,沉着冷静,指挥抢救生命,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情怀,也是“国以民为重”人本思想的传承和弘扬。正因为如此,中华民族才可能有极其强大的凝聚力,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实现大难兴帮,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国家才会建设得更加强盛。
   著名作家、海南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韩少功抽闲审阅书稿。他从网上发来邮件,说道:书稿“文字清朗而洗练,叙事的取舍和收放适度,是一本不错的史传文学读物,不仅是地方文化资源发掘的重大工程,对更大范围内的读者也定有补益。”少功先生对书稿的重视和评价,对于年逾古稀的笔者是一种激励。挚友曾维纲对书稿极为关心,反复审阅,在热情肯定的同时,也诚恳地提出了修改建议,并为之作序。字里行间,充满了维纲先生对夏原吉这位历史人物的钟情。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海天出版社总编辑毛世屏、编审蒋鸿雁对该书的出版发行给予了热心支持和鼎力帮助,使我深受感动。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 下一篇安娜丽莎•阿多洛拉托诗歌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