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王财贵教授谈儒释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二)
来源:大地网——行中国看天下  作者:责编岳峰云 【 】  2013-01-23

     还好,人间的学问不只是佛学,跟佛教非常相反的一种教导,一种学问,一种智慧,就是儒家的学问,这个非常难以令人相信,这两个非常不同的学问居然在同一民族同一国度这样子发展几千年而相安无事、互相敬重。儒家跟佛家有什么不一样呢?有些人说都是劝人为善啊,那当然。那我们说都是人性的开发啊,那也当然。那有什么不一样,就是有不一样,因为对人生的了解,对人生的启发不一样,所以它对人生奋斗的指点就不一样,于是就看看你走哪一条路。你为什么走那一条路呢?就是要看你对人生的了解是倾向于哪一个面向。什么叫作倾向于哪一个面向呢?刚才我们说佛教对人生的认识是什么人生呢?是说人生是假的。因为你的心灵是假的,你的心灵的背后的生命的原初是无名,所以你要去掉这个无名,你就从这个无名中解脱,解脱你就回归到明,于是世界就在你的面前,真实的展现叫作真如。

     对人生只能有这种看法吗?不然,不过全世界就只有一个学派叫作儒家是以正面的积极的光明的态度来看人生。什么叫作积极光明的态度来看人生呢?儒家怎么看人生的呢?也就是孔子怎么教导我们的呢?孟子怎么教导我们的呢?宋明理学家怎么教导我们的呢?他们原初的洞见在哪里呢?就是对人生洞然而见,一下子把握到人生的要领。他从哪里把握到人生的要领?他不是从无名,从苦来把握,所以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我为什么要做个仁者,这个仁者的能力,仁者的本性就在我这里,这个讲法还不能令人透彻,因为孔子一个圣人,圣人就是直抒他的胸意,直接把他胸中的感受和盘托出。到了孟子的时候他就有所分析,所以我们要了解儒家一定要读《孟子》,因为《孟子》是理论的建构,孟子把孔子的儒家精神、儒家的心灵用理论建构出来,那读了孟子以后一定要读《论语》,因为孟子所建构的这些儒家的本色,在孔子身上确确实实地展现,所以读《论语》之后要读《孟子》,读《孟子》之后要读《论语》。


    孟子怎么来解析人类的心灵呢?所谓“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我们不是讲人性吗?对人性怎么认识,孟子说人性是善的,这一下可麻烦了,每一个人听到这一句话,或许有多多少少的赞同,那么也有多多少少的怀疑,或者说有些人是比较赞同的,有些人比较怀疑的,甚至有些人是一定愤然而起大骂一通的。各位这是很不容易讨论的课题,但是这个课题不讨论不了解,你就不能够了解什么叫作儒家,也不能够了解什么叫作中国文化,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啊。

 
    孟子说性善,各位孟子一个大贤之人,他说人性是本善,你千万不要随便去怀疑。孟子自己说“予岂好辩哉”,孟子好辩,你如果现在敢跟孟子辩,我可以预测你保障辩输。所以不要随便做翻案文章,你没有什么本事,你不可以对古人随便翻案,尤其不可以对圣贤翻案,孔子、孟子没有那么笨,笨到像你这样一下子就被你抓到他的小辫子!(众笑,众鼓掌)好好再读几年书再说,人家孟子说性善是有根据的啦,那个根据是你永远没有办法反驳的啦。

    孟子说性善,孟子说人皆有恻隐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人皆有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所以叫四端之心,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什么叫作端?端就是在这一头,哪一头?在你生命表现的这一头。为什么叫作这一头?因为还有那一头。什么叫那一头?那一头是从天生以来的人类的本性,而人类的本性在哪里是不可说明的,因为你一说已经就动了你的本性了,所以本性不能说明,我们不能说性,只能说心,不能说心,只能说心的表现。心的表现表现为什么呢?孟子就举出四种重要的表现,叫作恻隐、羞恶、辞让、是非。

    孟子又用许多的例子来,不是解释,是一种指点。什么叫作指点?以手指月,你不要看着他的手,你要看着他的手的方向去看到那个月亮,这叫作指点,指点你心中的那一种善的根源。所以他就举例,“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必有怵惕恻隐之心。”你忽然间看到一个小孩子要掉到井里面去了,你忽然心中有一种惊醒、紧张、痛切的感觉,我们叫作“同情心”啦,简单地讲“怵惕恻隐之心”。他这种心从哪里来?“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说这就是怵惕恻隐之心之所以生吗?不是。为了你要结交他们的父母,你不知道这个孩子他父母是谁,或说你认识这个孩子,你一时还没有想到;你也不是说让邻里的人都称赞你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你是很勇敢的,你去救这个孩子;也不是因为这个孩子如果掉到井里,他哇哇一声大哭,这个哭声很难听我干脆把他救了算了。(众笑)总之不是大的考虑,也不是小的考虑。总之是不考虑,完全没有条件制约的情况之下,而你升起一种与孺子生命互相呼应的感受、痛切。各位,这叫作能辩的人,他只举这个例子,你不可以反对,所以从这里证明人有怵惕恻隐之心。

    而这个怵惕恻隐之心是很自然的,这个怵惕恻隐之心他又问从哪里来呢?所以他追溯了一下说,这个怵惕恻隐之心原来来自我们有人的本性,刚才说性不能够探讨,不能够说明,但是我们能够说明的是我的当下的感受,这总是真的吧。而这种感受从哪里来?我们就推给一个虚拟的一个静态的一个本体,那就叫作仁,我们姑且称它为仁,所以恻隐之心根源是仁,羞恶之心根源是义,辞让之心根源是礼,是非之心智,所以人就四端之心,就因为我们有仁义礼智四种性。而这四种性请问从哪里来?孟子说是“天之所予我者也”,这是老天所给予我的。什么叫老天给你的,这是自然而然所有的,所以以仁义礼智为人之性,这是有根据的,所以仁义礼智都是善,所以叫作性善。所以孟子不是直接说性善,你如果说孟子说性善,你就要与人辩论了,因为荀子说性恶,我明明看到有人为恶,你怎么说人性是善,很多人都这样来跟孟子辩,这是错误的,这是不通的,我告诉你孟子只从人的善的表现这里说人的本性是善的。我再讲一遍,孟子从善的性说人性是善的,有什么错?它是绝对的真理,因为他是从善的性说性善嘛。

   那么人有没有恶性,当然有呀,那么荀子说性恶,所以荀子说性恶也是真理,为什么?人有自然之性,人有食色之性,这个食色之性不知节制,于是就好争好斗,就产生恶的行为啦,所以人性是恶,所以荀子是从人的现实性不知节制说人性是恶。为什么要说人性是恶?叫你要防止这个恶。用什么防止?用圣人的礼教跟法制。所以荀子开出法制,荀子注重礼教,荀子的法制最后他的两个学生――一个叫作李斯,一个叫作韩非,就变成法家。所以刚才还说诸子百家从儒道两家开出,尤其从儒家开出,不是吗?法家不是从儒家开出吗?法家的代表人物不是荀子的学生吗?

    为什么荀子会有这两个学生变成法家?这么刻薄寡恩、残忍无道,因为他认为人性是恶的,但是荀子讲人性是恶,他讲恶的目的是让你化性起伪,要用人为的方式把那恶的性化掉,用什么化掉——用圣人的礼教跟国家的法制,这有什么错呢?所以荀子也是希望人人都能够成为圣人呐,孟子也希望人人都能成为圣呐,孟子的圣从哪里来——扩充,从你的善心、善性扩而充之,扩充出去保四海,不扩充呢,不足以保妻子,你连你自己的家庭都处不好,你没有仁德,你没有善性,你能够处你的家吗?所以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呐,这叫扩充的学问呐!(众鼓掌)荀子呢,荀子是往内说的学问,规范的学问,为什么人生要规范,人哪有那么简单的,你是善性,那大家都是善,那天下都是太平,没有那么容易啊。但是这里有本有末,你要注意,所以为什么中国有史以来都比较遵从孟子之教,而儒家比较不讲荀子之教,这是有道理的呀,你人生要有本啊,你的末才立的住啊,所以孔子才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啊,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啊,圣人之言呀,千秋万世呀,你不读经你做什么人啊?!(众鼓掌)你怎么治国啊?所以要以德治国啊。

    各位,人心善性他是你的基本生命的源头,它从你的内在的生命发出来,发出这一种学问,你的生命自然要往这里去向往去追求,所以一个丧失人心善性的人,他对不起他自己呀,不是对不起父母、祖先而已啊,这叫作儒家。儒家是你本来的家,不是孔子孟子的学问,是你本来应该有的学问,不这样认识你就不能了解中国文化!(众鼓掌)那么有人说,我如果没有怵惕恻隐呢,你怎么能证明我性善呢?对,孟子是以心善来说性善,再来呢以性善来说天地之善,所以尽其心者就知其性,你尽了你的心,你就知道性是什么。你知其性了,你就知道天是什么,所以《中庸》才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从上面讲下来。孟子从下面讲上去,所以《中庸》跟《孟子》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道德哲学,乃至于天德合于人德的人生最高境界,叫作圆满之教。(众鼓掌)你要从《孟子》证《中庸》,你要从《中庸》来开《孟子》,两条路同时承认,同时并进,这样才能够真正了解儒家,它也广大高明啊,各位!

   《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讲诚,诚就是实,实实在在的道理,实实在在的道理是天地间本来的道理,而去完成实实在在的道理的这条路就是人生要走的路,所以诚者是天之道也。诚就是天地间本来就应该有的道理,而诚之者,让你不诚的生命变成诚这种修行历程,以及修行最后的结果是你人生应该走的路,叫作人之道也,所以你不往诚这里去走,你就丧失了为人的本分,你可以说不是人!(众鼓掌)所以各位,这也是真理呀,一句话不可否定,一个字不能改,这叫作经典,这叫作千秋万世,这叫作历久弥新,这叫作施诸四海而皆准,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众鼓掌)

     从这里出去就是大学之道,它就可以在明明德,而明明德本身必定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条路就是在亲民,在明明德就是内圣,在亲民就是外王,内圣跟外王都要止于至善,你不往这里走,你就辜负了你这一辈子的生命,所以一个人安可不了解儒家,安可不向往儒家,你怎么可以不成为一个儒家之徒呢?!(众鼓掌)所以你没有认识,你认识清楚了,你就不得不去做,这是你的本分,所以“古之学者为己”呀。你不是替人做的,你不是做给人家看的,你本来就应该如此,这叫作学问呐,这叫作教化啊。所以不是中国人一定要了解儒家,只要是人你就离不开儒家,一个从善而行,从良知而做人的人他就是儒家。所以你以后不要再批评儒家了,你批评儒家是什么意思,你希望人间更完美,你希望人间更完美的这颗心就是儒家的心,你还批评什么儒家?!(众鼓掌)所以要有一点学问,你才能够做批判啊;你要能够有一点学问,才能够发扬;你要有一点学问才能够去说,哪一个地方是精华,哪一个地方是糟粕,你一点学问也没有,书也没有读过几本,然后就说啊儒家的经典有很多是糟粕,你是糟粕人才发现有糟粕!(众鼓掌)告诉你懂的人,句句是精华。你读书是何等可喜可乐啊,这叫作“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啦!(众鼓掌)像今天我们这样讨论叫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啦!(众鼓掌)我讲了你还不相信,我也不会恨你,这叫作“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啦!(众鼓掌)

     所以了解儒家很容易,但是也谈何容易?你不要今天听一听,奥,孟子有一个辩论叫作四端之心,叫作以心善证性善,以心善证天地之善,你不要只记得这样的啦,你要真真正正地从心里面觉醒啊,要不然你说怵惕恻隐我没有啦,你就不能说我性善对不对?那孟子很简单,你说问孟子,你说孟子对不对那没有用,我没有恻隐之心你怎么办?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是禽兽也”。(众鼓掌)

     再来讲道家。一般人提到道家突然间整个空气啊就不那么凝重了,哎那个儒家真是千斤重担,你不要千斤重担好不好,道德是你的本分啊。这个陆象山说道德在哪里?“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朋友自然知信。”所以很自然的,你见到父母了,你不要有别的念头,你的孝心升起来了,假如不是这样去行孝都是假的,都做给别人看,所以你要坦荡,你保持你这颗纯洁的心,所以儒家不容易。但是道家呢,道家其实很容易,道家怎么容易呢?因为刚才听到这个道教忽然间心飘起来,为什么?因为大家都知道道家的学问高明,讲的都很高明,为什么知道它高明呢?有些人其实是没有读过道家的书,就只是听人家说或是恍恍惚惚有一点高明的感觉,为什么?因为他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像这样摇头晃脑念起来就很舒服啦,(众鼓掌)然后问他讲什么,他那么高明我怎么知道,(众笑)就这样。其实道家真的高明,但是高明的学问呢就很好了解,所以你不要怕。为什么高明的学问很好了解呢?至少比对起儒家它容易多了,什么意思?大家认为儒家家常便饭,儒家是很切实的,叫作人伦日用。那道家呢,道家是境界,道家是高明。

     各位,刚才我们说儒家,不是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你到了知天还不高明吗?而且孟子又说儒家修养的进程,像佛家有很多的阶位,天台宗把成佛的阶位分成五十二阶,分的很细,一阶一阶地往上爬,儒家没有这些理论,儒家比较方便简明,但是也有一个阶位的想法,像孟子就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又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可欲”就是孔子说的“我欲仁,斯仁至矣”这个欲仁的欲是可欲的,其他的欲不见得可欲,你想要去求名求利,这个不见得可欲。什么叫可欲?用康德的话来讲客观、普遍、必然的这个道德命令就是你的可欲,你这个想要,你想要成为一个仁者,你想要为善,这一种念头是可欲的,因为任何人都赞同的,乃至于千秋万世都赞同的,它是普遍的必然的,所以叫可欲。所以怵惕恻隐之心是可欲的,这个叫作善,所以用可欲来规定善,用普遍而必然的道德的自觉而来规定善,这种规定是非常严格的啦,你不要看孟子讲话讲的那么简洁,又是古文,你了解以后就知道一字不可改动,所以可欲叫作善,而这个可欲不只是文理而已,而且真真实实地在我生命中让它表现,所以叫作有诸己,自己有这个可欲之善,之谓信,这个人就实在了,信实信实嘛,他的善就实在了,有诸己之谓信。那么有诸己以后呢,日渐地扩充。再有充实之谓美,你很充实你的人格就有了美,这个美也是善的意思,美也是好的意思,你的生命就美好了。

     而充实而有又光辉,这个美好呢再渐渐地扩充,再渐渐地在提升,让你的生命好像产生了光芒,这个光芒用宗教的图画画起来就是背后有一个光圈,但是儒家没有画这个光圈,孔子的背后没有光圈的,但是孟子说“充实而有光辉”这是人格的光辉,你自己都感觉到你的心中非常的清明自在,别人也会看到你就有一种所谓“侧玉面,盎与背,施与四体,不言而喻”你就不要说,你就不要做什么动作,人家一看到你就感觉到仿佛你是有光辉的人,你是可信的人,你是可敬的人,“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这叫作大人者,大人者就是成熟的人,有德行的人,“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这不是很好吗?不然。“大而化之”,你要把这个大化掉,你不可以守着这个大,你不可以摆个大的架子,这个叫作圣,所以圣者不自以为圣的,因此孔子不居圣。子贡说这个“夫子仁且圣”,说老师啊你既是一个仁者既是一个圣者,孔子说“若圣与仁,则我岂敢”呀,假如说到圣,说到仁,我怎么敢当呢?我只是一个学而不厌好学不倦的人,我只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已呀。那么公西华在旁边,另外一个弟子在旁边说,哎呀,老师啊你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啊正是我一直做不到的啊,老师啊你是圣人呐!

     各位,弟子说孔子是圣人,孔子说我不敢居于圣人,这时候大而化之,所以孔子当下就是圣人!(众鼓掌)当大而化之的时候才是圣人,而圣人呢,这个圣人的境界他因为化掉了他的表象,所以他就自如自在,叫作“从心所欲”,这个叫作圣而不可知,你不可测,因为你都用凡人的心态来预测圣人。我告诉你孟子说,这个孔子啊是“圣之时者也”,他随时变化,这一种叫中庸?所以中庸是最恰当的处理的意思,在空中画任何一个圆圈,你一点就点到它圆心,在这里画一个大圆圈点到圆心,在这里画一个小圆圈点到圆心,这样的能力叫作中庸,不是两个加起来除以二,中庸没有那么肤浅,这个叫作“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真是神啊,所以圣人就是神,叫作神圣,这个神圣不是来降福降祸于你,不是让你朝拜烧香的,不是让你祈祷的,这个圣神是一种人格的气象,所以了解儒家要这样子了解啊,这是一种气象啊,它不是站在那里雕塑泥塑的石像然后让你拜,现在有很多人到了要高考的时候都要到孔庙里拜一拜,这个孔子如果真的有神有知的话,这个人去孔庙礼拜让你不及格了。(众笑)这个读书是自己的事啊,你来求我做什么呢?但是,人间总是安慰自己啦,所以也没关系啦,所以不要因为我这样讲你们就不敢去拜孔子了。(众笑)孔子还是值得我们去礼拜的,这个礼拜是我们的诚意,不是礼拜他求什么样的祸福保佑。好了,“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可见一个人的修养一步一步往上升,上升到充实、饱满、光辉、广大,到最后广大要化掉,化掉了没有这个形象,没有形象才表现它的完成,所以这个大没有大的像,这样子才是真正的大,这种真正的大叫作圣,叫作神。各位,这不高明吗?在有的地方表现让你觉得高明吗?在大而化之的那个化表现出高明。

     而道家之所以为道家,它可以看作儒家的附庸,所以道家是很容易了解的,道家只不过是儒家的附庸。什么叫附庸?——附属品。什么叫附属品?就是道家所说的学问就是儒家的最高境界。你不信吗?不用再举例。你翻开老子的书,翻开庄子的书,你所看到的最大的观念是什么?也就说老子跟庄子的理想是什么?——圣人。所以老子跟庄子的书是追求圣人境界的书,那么怎么追求圣人境界?他从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那一段开始说起,只说圣人的那一段,而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的一步一步,所谓下学上达,这些阶段他统统不讲,为什么不讲?因为儒家讲完了,不必再讲,所以老子跟庄子是聪明人,他们是有见识的人,他们不会再重新讲一套,他重新讲一套,讲的好跟儒家一样,讲不好得罪于圣人。(众鼓掌)那个地方是什么——叫作道。什么是道——自然。天地之道道是以自然来演化万物,而一个人的人格道家是认为可以到达自然的境界的,什么叫作自然,就是逍遥。什么叫自然与逍遥?就是你无所障碍。什么叫作无所障碍?你无所执著,你去掉你的执著,你的生命就归于自然,也可以说归于虚静,或是归于平淡,那么归于婴儿,归于无所求,这个叫作无为无为。

     这个无为从哪里来的?从有为开始说起,什么叫作有为?——有所执著。什么人有所执著呢?执著于什么呢?我们凡人是执著于声色名利,这是一大执著,叫作名缰利锁,它把你的心灵锁住了,你的心灵再也不能开发,你就一辈子在名利中打滚,打滚到这一辈子最后是一无所有啊。

    有一个石油大亨,就是富翁(做石油的大富翁),他临死的时候跟他的朋友说,我死了以后你把我关到棺材里面,棺材要挖两个洞,让我的两只手伸在棺材外面,你就带着我的棺材去游街,让世界的人看看我这一辈子的富有终于带了什么过去了,叫作一无所有,两手空空!(众鼓掌)

    各位啊,人生要有所追求,你追求个什么就代表你人生的境界啊,所以人生的最平常的追求就是追求声色名利,在这里执著,在这里奋斗,在这里眼红,在这里倾轧斗争,而结果呢白费了这一辈子的宝贵生命,可怜!而世间的人都这么可怜,这还是最肤浅的执著,还有更高明的执著是执著于什么呢?执著于学问,执著于地位,执著于权力,不是执著于这个所谓的食色性也啊,那执著于学问,尤其是执著于学问是老子最要反省的,你有学问而执著于你的学问,老子问这算什么学问?因为你有学问而执着于学问,你的学问就死在你执著的这个地方,你再也不能够扩充,你就不能够知道天地的学问的之广大、高明,你就陷在你所执著的地方。各位,这是人生的真理啊,每一个都要反省一下啊,你有没有执著啦,而这个执著是障碍你前进的绊脚石啦,你一执著这一辈子就没有希望的啦,没有什么希望?——没有达到如天长地久的这样子的希望,你就不可能成为圣人呐!(众鼓掌)

     以老子说“绝圣弃智,绝仁去义”,绝就是断绝,弃就是抛弃,我断绝圣德,我抛弃仁德;我“绝仁弃义”,我抛弃仁德,抛弃义德,抛弃圣德,抛弃智德,我也不要圣,不要智,也不要仁,也不要义。老子不是公然跟人间的价值挑战吗?我们刚才说老子、庄子是聪明人,他聪明到要跟世间的基本观念挑战,我告诉各位老子没有像我们这么笨,所以他意有所指,要在这个字词之才另有他的弦外之音。什么叫作“绝圣弃智,绝仁去义”?圣智仁义都是儒家要追求的品德,那么老子说我不要这些,请问你要什么?所以老子在这里不是要直接反对圣智仁义,所以这个“绝”“弃”的意思用牟宗三先生的话,它是作用性的语言,不是实质性的语言。什么叫作实质性的语言?就是我绝弃就是要把它抛弃,要把它断绝。什么叫作作用性的语言?就是在工夫中要绝弃、要抛弃圣智仁义的执著,抛弃圣智仁义的执著乃可以真正地完成圣智仁义,所以“绝圣弃智,绝仁去义”是要完成真正的圣、智、仁、义!(众鼓掌)这是心里的不执著叫作无为,无为的意思是无所不为。而所以老子才说“无为而无不为”,这两句话表面是矛盾,但是它是工夫的展现,是境界的展现,因此我们读起来认为很高明。这个高明在哪里呢?就是他只讲最后的阶段,所以我常说道家是为大贤立法。什么叫大贤?你已经是贤人了,你的道德学问已经达到很高的高点了,这个时候需要道家来给你指点一下,问你——你这么高的学问道德,请问你真高吗?你真有学问吗?你真是圣人了吗?马上会发现这个真有学问,真是圣人的人立刻放下啦,我不应该执著我的学问,天地学问之大啊,我不应该认为我是圣人,圣人是遥不可及啊,当你放下了你的圣智仁义的时候,正好圣智仁义从你放弃中油然而生,于是你就真正成就了圣智仁义!(众鼓掌)

     各位,这是真学问呐。一个有修行的人,一个致力于学问长进的人没有这样子的工夫反省,你这一辈子是浪费了你自己啊,所以啊“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个老人号称老子,不是吗?(众鼓掌)因此有人说道家比儒家高明,这里我要声明一下,道家是高明,但是它只有高明,所以到最后是不很高明。下学而上达,从下学讲起,一直讲到上达,乃至于到最后是下学即是上达,上达在下学中表现,这才是真高明!(众鼓掌)所以真高明的是儒家,不是道家,但是道家你不可以随便否认,你不可以否认道家,不只是儒家不能够否认道家,道家是儒家的协助者,乃至于天下的所以修行法门都离不开道家,所以一个成佛的人不可以自居为佛,一个有菩萨心肠的人不可以说我就是菩萨,我来救你们,这样子就变成救世主,这些救世主自己就会给自己立一个铜像,立铜像的救世主,这些铜像迟早要被拉掉的!(众鼓掌)这叫作“功成而弗居”,你功成了而不居功,于是这个功才永远留存在天地之间;你功成而自己居功,你的功也不够大,甚至你贻害人为功,这是非常可怕的啦。所以谁说他是圣人,谁说他是时代的导师,是民族的舵手,谁就是没有智慧,谁就是违反了老子的教导!(众鼓掌)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例外,没有一个人逃出老子的掌心,你安可不读读《老子》呢?(众鼓掌)你怎么可以说道家是逍遥而已,道家是颓废呢?道家不颓废,道家积极、高明,道家走最后的一道关口,不容易啊。但是,话说过来,为什么他这样讲,他一直这样讲,因为儒家尤其是孔子——圣人,他已经把仁德圣智都表现出来了,如如地表现,而道家在背后反省,要像这样才是。庄子在《逍遥游》一开篇,他第一个故事就讲大鹏起飞,第二个故事就讲尧之所以为尧,后来又讲了四个故事,又讲了孔子跟颜回的故事。所以一看到庄子讲儒家的圣人,你就要注意了,虽然庄子是用一种文学的手法,用一种卡通漫画的手法,好像用一种讥笑的手法,其实他都意有所指。因此读道家的书要放聪明一点,不够聪明请你不要读这种书,请你不要讨论这种学问,不容易啊。但是是真理,你不可以放弃!(众鼓掌)

     传来纸条要我早些结束,还有一家没有讲,要讲下去呢?还是要结束?(众答:讲)如果不想听的、有事情的可以先走,我没有关系的,“人不知而不愠”,你不信我会送你。(先生灿然笑,众鼓掌)

     现在我们讲西方,距离我们比较远,但是又距离我们很近,为什么?——我们都是人,西方的人是人,中国的人是人,人就有人性,人性是一样的。所谓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啦,只是有的民族往心灵的某一方面特别的发展,有另外的一个民族往另外一面特别地发展。中国人发展了儒释道三家,都不得了,中国古人已经尽了他们的本分,从现在开始我们不应该再去责备我们中国的古人,因为可能连他们都不如!我们只好恭恭敬敬地继承这些学问,它为我们乃至于为全人类开出了无量的宝藏,你去继承它是你的义务,也是你的权利,千万不要逃避了你的义务,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要放弃了你的权利,这才是智慧的选择,所以我看有些人看到他怎么来了解中国文化,他用什么态度来面对中国文化,我就可以判断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还是一个没有智慧的人,他是一个自我长进的人,还是一个自我障碍的人,每一个人都要自我反省,而且这反省要真的反省。

     现在我们要讲另外的一个学问——西方的学问,我们说西方的学问离我们很远,又离我们很近,为什么?因为西方的文化也是由人性开发出来的,由人性哪一方面?由人类的认识心开发出来的。刚才讲过认识心的第一步发展是逻辑,第二步是发展数学几何,第三步发展数学、几何,接下来是物理,然后包括化学,然后一切的科学学问。然后把这个逻辑、数学、几何的这一种能力,应用在人类的世界社会的结构,安排出一定的次序,到最后把政治安排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制度叫作民主制度,它的对于人间的社会的安排出所谓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乃至于教育学,应用在人类社会有这些所谓的人文科学。各位,了不起啊。我们遇到这种,当然要赞叹,但是我们也不要太过的自卑,因为它是人性本来应该有的东西,只是我们的祖先没有从这一个地方特别发展。有人说是我们祖先故意不发展这一方面的学问,你想到底是我们祖先愚笨呢,不注意呢,还是我们真的故意不去发展这一方面的学问。我认为啊不大容易去判定,假如想到西方的这样的学问发展到今天,它可能带领整个人类走向2012年!(众笑,众鼓掌)所以人类要回归完整的人性,我们就可以躲过2012!超越2012!人类永续地发展!(众鼓掌)这种责任不在西方,因为西方已经是西方了,尤其是近三百年来他们突飞猛进,中国人是一蹶不振,西方人有一种骄傲的感觉,他们看不起东方,看不起中国,又遇到中国人不争气,自己也看不起自己,所以整个世界缺少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学问,就是智慧的学问。没有智慧的知识是非常可怕的,而西方就是同划为知识的学问。

    我们刚才从科学说起比较容易了解,那么科学就是一步一步地把我们认识的理性一步一步地开发,一步一步地深入,刚才我们说依照佛家的说法我们的认识的心是假的心,是错的心,是烦恼的心,是自讨没趣的心。所以西方的科学一直发现一直发现,永远无穷无尽,因为它是一个虚假的心,你认识的世界是虚假的世界,自己造的世界自己去认识,你不是蜻蜓摇尾巴吗?但是,你不能够这样一概否认西方的学问,因为人类就在现实当中存在,所以有佛家说的俗谛,俗中的真理。用牟宗三先生的话来讲,就是人类的真实生命本来就是天理良知,而这个天理良知它所面对的世界是一个本来面目的世界,是一个光明无限的世界,但是人类既然是一个现实的生命,这个天理良知会凝聚为一个像镜子一样的心,这个也算作清明,但是这不是一个良知的清明,是一种知识的清明,依照这个知识的清明的心,你清清楚楚地去映照世界,去追寻世界的道理,这就是所谓认识的心,所以认识的心跟道德心,乃至于跟佛家所说的般若的心,道家所说的逍遥的心并不是两个心,而是一个心不同的面向,有不同的境界,叫作“一心开二门”。一心开出两道门,成就两种知识,而这两种知识不是左边跟右边的知识,是上层跟下层的知识,所以如何看待人类两种知识,佛家虽然说真俗不二,但是就是真谛是比俗谛有价值的,俗谛是要化掉的,要成就的是真谛。

     中国近一百年来也不是没有人才,清朝末年张之洞就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大家听到这句话不要马上反感,说这是大汉沙文主义,这个高抬自己的民族,然后贬低别的民族。各位,是不是这样也要有相当学问才能够作判断,不可以随便就来一个判断,说中国人又在自以为是了。该是这样就是这样,不管是哪一个民族的人。假如真的是智慧的学问,它的层次是高于知识的学问,你就要这样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方刚才说了康德,说人类理性有两个用,这两个用不是左边跟右边的用,康德说实践理性有优先性,实践理性是要领导思辨理性的,这是人类的共识。所以现在并不是我们自我尊大,而是我们怎么样寻求出一条人类完整而永恒的路,那么这条路我们发现我们古来有所缺憾,所缺的刚好是西方人的长处,所以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我们应该这样看待我们中国的命运,现在中国已经没有亡国的这个忧虑了,你现在需要负起世界的责任了,所以我们应该好好面对西方的学问。

     我们怎么面对呢?要知道西方学问的根源,而不是只是去学西方学问的结果,我们一定要让西方的学问在中国生根,你不是要学科学吗?要科学生根,从自己的民族长出科学。你不是要学民主吗?要民主生根,从自己的民族长出民族,而西方人长科学是长出了两千多年,西方人长民主至少是长了三百年才长成,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长出自己的科学、民主呢?告诉各位,已经有人这样做示范给我们看了,我们三十年就可以跟西方的科学平起平坐,我们是不是当下一夜之间假如你的心性转了,你的认识到了,你真的有民主精神了,明天就是民主世界!(众鼓掌)

     所以我们每个人要负点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负什么责任呢?你要跳出你自己的个性,跳出你自己的环境,跳出你的时代,跳出你的民族。你要去求真理,告诉各位,科学至少是俗中的真理,是现实世界的真理,而民主很可能是人间政治最好的制度,我们说可能的意思就是我们再也找不到更好的政治制度了。洛克,西方的民主思想的奠基者之一,他说政治是必要的恶,政治是一种恶。但是为什么必要?因为人间不能少了政治,所以它有必要。但是政治又是恶,为什么?因为人本来就不需要政治,不需要被管理,为什么?人可以管理自己啊,每个人都管理自己,哪不是天下太平吗?但是人人都自己管理自己这种人叫作神,所以除非神的民族,我们不能没有政治。而政治的比较良好的设计,在西方人发展的一两千年,从罗马的法律一直发展到近代的欧美的政治制度,他们多少人头落地,多少流血,多少斗争,而完成了民主政治,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从五四以来口口声声学西方,你要学民主,虽然西方的民主不一定是完美的,但是这一颗公正的心,这个每一个政治家都要要求的。我们社会缺少了公正,我们需要这种正义啊;我们社会可能充满了贪婪腐败,所以我们要追求正义,我们要追求人权。这是真理啊!(众鼓掌)

     这是西方人的贡献呐,你既然知道要追求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的吗?但是不容易啊,一个时代是一个很大的机器,我们要慢慢地转,首先要自己先转,你要有正义,你要知道什么叫作自由,你要知道什么叫作平等。自由不是你自己挥洒自如,是要你以他人的自由为你的自由的界限,这样子叫作社会的正义,遇到不正义的我们应该有一些反应,这叫作道德的勇气。所以各位这说来容易,做来也不太简单,不过我们一定要有这一种理想,这一种的向往,我们才能够一步一步地走上去。现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号称文化复兴,所有的人从上到下都渐渐地清明起来,我对我们的民族充满了信心!(众鼓掌)

     但是你要负点责任,你要从根做起。什么叫作科学,你不要只说我们要超欧赶美,你真的要让科学生根,就是要培养国民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跟兴趣。这要做好科学教育,我们的科学教育是不合格的,乃至于是失败的,我们用了全国上上下下非常大的努力,几乎学校百分之八十的努力都在学数理化,学科学,但是将近一百年来我们的科学还是落后,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科学教育失败。为什么失败?不要说别的,我们只看谁先进,欧美科学先进。为什么先进?至少他的科学教育可能是合理的,所以我们要学科学首先要学他们的科学教育,而我们学他的科学教育正好没有学到他的精髓。这个我在其他的演讲文章讲的很多(清和注:关于数理的教育,先生2008年2月在北京四海读经研习会上曾作过精详的专题讲述,请参见《数理读经:从人类理性发展的两个方向谈数理教育》一文),因为我在推广读经教育的时候,我不是只推广读经教育,我是在说教育的问题,而教育不只是经典教育,不只是文科的教育,理科的教育也是教育。而文科的要归文科教,理科的要归理科教,文科教的方法是从小给他大量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之作,这样来文科就自然而好;理科的方法是从他能够了解的那个地方让他自己了解,明明白白地了解,一步一步地往前进,每一步都要了解。于是经过十几年的教育,每一个人都喜欢思考,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是一知半解,乃至于是被迫往上升级,所以我们的科学教育在中小学的时代,是由于压迫所以我们的中小学的科学数学成绩是世界一流的,但是升上大学研究所我们就没有科学人才了,我们只做科学的奴才,不是科学的人才!(众鼓掌)

     所以科学要生根,你不要怕,不要眼红,不要恐惧,你就好好地做科学教育,十几亿人口只要一亿个人当中出一个科学家,我们就有十四个科学家,有十四个科学家我们中国就是一个科学国家了!(众鼓掌)你怕什么?你紧张什么呢?所以科学要生根,民主要生根,要从人的平等、自由、公正、无私而且遵守法律,再加上中国儒家的以德以礼来修养自己,来社会相处,这样子我们不仅是学到西方民主的制度,我们还有更进一步的以德为本的民主精神!(众鼓掌)这些都要一体完成,本来就可以一体完成,也就是说我们从西方的制度当中学习,制度是很好学的,一夜之间抄过来就好,因为他们已经相当成熟。但是你的百姓的教养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也要从教养开始,而这个教养不一定要完全学习西方,因为西方人的基本的教养是属于他们的宗教,他们的希伯来传统,他们的一神教,他们的上帝的恩典。而中国人的基本心灵,可以不必是上帝的恩典,不是上帝的恩典你从哪里来呢?刚才说了怵惕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这一种心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现在再加上制度,而制度是由道德生出来的,而制度是保护道德的,所以道德与制度并行而不悖,这就是中国式的民主!(众鼓掌)不从这里做中国百姓一直还要受苦下去。

     最后再说说西方的希伯来传统,刚才讲过他们的人间的学问就是知识的学问,但是他们不只是人间的学问,他们还有天启的学问,他们也有所谓向往于高明的学问,就向往于上帝,所以康德说上帝的信仰是所有宗教信仰当中号称成熟的信仰,所以他们可以非常的自尊,乃至于可以自大,这我们要同情,但是自尊自大是不是可以排他,把别人排斥出去,认为不是一神,你所信仰的统统是魔鬼,是不是可以这样?我们要考虑清楚。

     中国人讲宗教,自从孔子以后,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就渐渐淡薄,其实不是从孔子开始,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就渐渐地淡薄,代之于人文教化。而宗教信仰它的目的是天,是超越的神,刚才我们不是讲人文教化吗,不是讲道德心性吗,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者,则知天矣。”《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易经》说“大人者”,就圣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四时合其吉凶”,所以中国人对于天,对于至高无上的存在中国人是以人德来体贴,所以以人德而合天德,以人德证天德。在这里就渐渐地把这所谓的造物主,所谓的上帝这个观念就渐渐地减弱、消除,代之于人的德。

    那么,西方一直保存着宗教的传统,他们信仰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照康德说,各位你如果有自己信仰,我们现在不是在这里批评宗教,因为宗教都劝人为善,而且许多宗教都做了很多社会的公益,都值得我们赞叹、敬佩,它也安定了人心,所以各个宗教都对人生有莫大的作用。我们现在是讲学问,假如这个学问不对,这个可以讨论,但是这个学问讨论到宗教的问题,也可以供宗教的信仰做参考,至少将来就比较不会有排他性。宗教而有排他性,排他的结果就是排斥他人,到最后的结果就是产生心里的不安,心里的不安再执著的结果就产生互相的对抗,互相的对抗加上力量(就是暴力)就是战争,所以宗教信仰也是相当可怕的。因此我们要了解什么叫作宗教,什么叫作信仰,我们要用多少的心灵多少的努力来做信仰,还有我们用什么态度来信仰我们的信仰,然后来了解别人的信仰。

      我还是接着讲好了,讲康德对于信仰上帝的评论,我还是要讲(众鼓掌)因为怕引起宗教徒的误会。但是我们要知道一神教它是有相当高度的,不过一神教的向往它可以提升一个人,让一个人有所本,而且所谓的上帝往往都是正义的。所谓往往都是正义,因为西方的一神教有很多的记载,耶稣以前叫作旧约,耶稣以后叫作新约,耶稣是宗教改革者,耶稣之前的旧约都是先知所传的这些福音。什么叫先知?是上帝在某个人心里发出声音,上帝垂降于他,然后他就替上帝宣示了一些真理,这样记载下来就是上帝跟人间的约定,这种约定到了耶稣的时候有另外一种约定,耶稣以前的先知都不是上帝的真正的化身,他只是上帝的在人间的一种等于是传播的工具,叫作先知。我(就是耶稣自己)上上帝的独生子,是上帝的化身,所以耶稣也跟人间有所约定,这种约定叫作新约。旧约加新约合起来叫作《圣经》,其实就是基督教的经,我们现在对于自己的孔子往往不称圣,我们九月二十八日应该成为圣诞节,结果我们称为孔子诞辰,称为孔诞节,对于十二月二十五日耶稣的诞辰我们是不称耶诞节,我们称圣诞节,你看中国人这样糟蹋自己!(众鼓掌)

     不管是先知,还是耶稣,不管是旧约,还是新约,人生的意义来自于上帝,乃至于天地万物包括人类都是上帝所造,所以我们要归宗于上帝,我们在上帝面前要匍匐下来,要谦卑,要完全听上帝的指示,这就是所谓的宗教。上帝的指示在哪里?你要用心去体会,你要起信,所以宗教的第一个特质就是信,什么叫作信?刚才说过你不知道的时候也知道去信,基本上所有宗教都是迷信,除非你知道上帝是什么,上帝在哪里,你看过上帝,除非这样。而知道上帝在哪里的人,看过上帝的人,在旧约里只有一个人——摩西,在新约礼只有一个人——耶稣。所以你只好奉他们为教主,你听从教主的教导,这样子你就成为一个基督徒,成为一个信徒。各位,它也道理,也有相当高的道理,但是人间是不是只有这样认识人生的道理呢?在中国就有儒释道三家不是这样认识人生,而信教人的最后回归到上帝,上帝是超越的存在,回归于超越,不过他只能够回归到上帝的身边,是有耶稣来救赎回归到上帝的身边。

     中国儒释道三家呢,都说我们的心固然有现实的一面,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我们首先展现的心往往都是现实的。但是我们心灵的深处有一种清明的超越的心,我转化了以后我的清明超越的心,也就可以带着我的生命超越,所以儒家成圣人,道家成真人,佛家成佛,到那时候的心灵都是超越的心灵。西方只有上帝是超越的,所有的人都是被造的,都是污染的,所以人都有原罪。原罪要靠耶稣来救赎,而救赎的结果到最后也只能跟在上帝的身边,你永远不可能成为耶稣,你当然更不可以说你可以成为上帝,这是犯罪了,这是有罪的。但是中国儒释道三家都说人人皆可成圣,人人皆可成佛,人人皆可成真人,这就是中西文化最大的不同!

    假如有人像美国亨廷顿教授他说,将来世界的思想战争会出现在阿拉伯宗教跟中国的儒家。各位,这是很危险的话,我们要思考这个问题,是不是中国的儒家将来会成为世界战争的源头?因为不要说是普通学问,就是宗教这种一生永恒的向往周期都不一样,而且这个不一样是非常大的不一样。(接下来的部分先生语气比较厚重)请问,在这个地方你如何自处?我们整个民族如何自处?你不是要想一想吗?你不想这个问题请问你信什么教?!言重了。所以各位——学问艰难呐,人生艰难呐,不要小看,要随时警觉啊,这个地方不警觉请问你往哪里走?我们民族往哪里走?整个世界往哪里走?

     所以到最后我们要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就是儒家宽阔的胸怀,高远的眼光,我祝福各位,祝福我们的民族!“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融贯古今,会通中西!

   谢谢各位!(热烈鼓掌)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哈佛大学向未来辐射的启示 下一篇遵循渐进是学好英语的法则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