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王财贵教授谈儒释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一)
来源:大地网——行中国看天下  作者:责编岳峰云 【 】  2013-01-23

     今天讲的这个题目——“儒释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这是主办单位要求我讲的题目,本来我是不想讲这个题目,因为这个题目在去年四月的时候,曾经在北京讲过了(清和注:2010年4月22日先生于北京温特莱酒店曾作过同题演讲),已经讲过一次了。那或许有人认为那一次讲的很好,所以要求我们今天也讲这个题目。那我就觉得很奇怪了,既然那一次讲的很好,就不要再讲了,如果再讲或许讲的不好,但是我演讲从来没有讲的不好的,所以今天也会讲的很好,不过两次都很好讲起来就差不多。(众笑)在我自己想一想啊,这个讲的差不多,好像重新再讲一次讲起来不大新鲜。不过呢,各位不要担心,我不会有不新鲜的感觉,因为我随时都是很认真的,所以今天也会很认真地讲,我当作第一次讲!(众鼓掌)

      学问是很艰难的,这个只有做学问的人,做过学问的人,曾经在学问道上走的人,他才能够知道其中的甘与苦。学问是艰难的,因为它广大,它深刻,而一个广大、深刻的学问,这个就只有一小部分就足以让一个人终生追求不尽,所以古人又所谓的皓首穷经,从黑头发到白头发你去追究,能够追究一部经典就了不起了。何况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学问,中国有所谓的儒释道三家,能够讲一家就了不起了,何况讲三家?一家里面能够讲一个人就了不起了,那么一个人里面能够讲他一个观念,把一个观念说清楚就不容易了。

     那么,今天我们要说儒释道西,不仅是中国的儒释道,中国的儒释道又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高深的学问,我们不只是要讲这几千年来中国最高深的学问,还要加上所谓的西方的学问。这是什么观念呢?首先我们来看,中国的学问号称五千年文化,而这五千年文化如果把它核心地说可以说成儒释道三家,儒释道三家流传的这么久远,其实本来中国只有儒道两家。虽然中国有所谓的诸子百家,这个诸子百家它的要点据《汉书•艺文志》整理成所谓的九流十家,那么九流十家就是九家或者十家,假如算九家就不把小说家算在内,如果把小说家算在一起就是十家。所以九流就是九家,十家就是十流,但是小说家是不入流,所以他就只有算九家。好,这个九流十家,就只有算九流。我们不入流这一句话就是因为号称十家,但是只有九流而已,诸子百家浓缩为九流十家。

     在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他讨论古代的学术,他最重要的是提出六家,所以诸子百家可以浓缩为九流十家,九流十家可以浓缩为六家,所谓的儒、道、墨、名、法、阴阳,这六家是比较成熟的。而这六家当中如果我们再往核心上看,再往高明处看,就几乎可以剩下两家,就是儒、道两家。那么,其他各家呢?可以说从儒道两家开发出来,或是得到儒道两家的其中一个部分,就是得其小体啦。所以要了解中国文化,我们可以集中在儒道这两家,把儒道两家了解了,大概中国文化就八九不离十,这是一个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眼光。那么,反着过来说一个人如果不能够了解儒道两家,我们就很难承认他是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人。

    儒道两家大家整天挂在口上,是不是真的了解了呢?这个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乃至于是没有相当的功力,没有相当的工夫,你“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饮了水,到底水的味道是什么?自己也难以判定,是不是了解了它的精神,这真是谈何容易啊。那么,中国文化以儒道两家为核心,而一般我们说儒释道三家,为什么会落三家了呢?因为到了汉朝时候,印度的文化传到中国来,印度文化并没有全部传到中国,就只有佛教传到中国,为什么只有佛教传到中国了呢?因为佛教可以说是印度思想的代表,或者是印度思想高度发展的成就。而中国人吸收印度的佛教是很认真的,最初是从印度或者是从西域(因为印度的佛教先传到西域,那么西域也有一些佛学的大德,或者说从印度,或者从西域),这些和尚到中国来传他们的教,而中国人面对这些外来的学问,这些中国的知识分子他明明就感受到,这些外来的学问跟中国的原有的儒道两家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有不一样的文化应该怎么办呢?中国人老早就接受了孔子的所谓“学而时习之”,所谓“见贤思齐焉”,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他们考虑的不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他们考虑的不是相通或相异,他考虑的是这是不是人生的智慧,假如是人生的智慧,它都在孔子“学而时习之”的范围,所以中国人认为佛教是有智慧的,佛教是有价值的。所以中国人开始学佛教,乃至于学的非常的认真,非常的成功,成功到印度原有的宗派我们中国都有。

    虽然中国人后来比较专心在大乘佛学的吸收,其实按照佛教发展的历史,先有小乘佛学,再有大乘佛学,所以也可以方便地说大乘佛学是小乘佛学更高度的发展,而中国人一眼就看中了大乘佛学,所以中国人弘扬大乘佛学。那么,不只是小乘、大乘所有的经典所有的学派中国人都有。甚至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在隋朝的时候,中国人就自己开宗立派。首先开出来的是天台宗。到了唐朝,又有华严宗,还有禅宗,这三宗都是印度原来所没有的,是中国人开出来的。什么叫作开出来?就是依照佛教的基本原理、原则,然后继续往前往上发展,然后开出另外一种高度的见解,以及特殊的修行法门,于是就成了宗派。一个民族吸收别的民族的文化,也可以说去学习别的民族的智慧,而居然能够把它的智慧一五一十地学进来,还有自己另外有自己的开发,而这个开发我们要知道它并没有违反原初的教义。假如违反了原初的教义,中国佛教就不可以成为佛教。当然,有许多研究佛学的人,有人认为中国佛教违反了印度佛教原来的方向,如果这样,那么中国是或许说对不起佛教,或者说中国人把佛教转向另外一种学问,应该叫作另外一种教。但是,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我们中国所发展的佛教,并没有违背原来的义旨,没有违背释迦牟尼佛当初所设定的人生方向。

     那么,这种智慧吸收进来了,还有一点我们要注意的是它跟中国的儒道两家有相当的不同,这个相当的不同我们一方面说佛教是人类高度智慧发展的之一。而儒道两家跟它不同,这可能会产生一种现象,就是世界上有很多民族,他们接触到外来的民族文化的时候,他就渐渐地受外来民族文化的同化,于是就转为其他民族的文化,或是信其他民族文化的教。那么,佛教传到很多地方去,许多的民族都信了佛教,中国人当然也信了佛教,但是中国并没有变成佛教国家,而这种高度的智慧在中华民族流传,为什么没有被这种文化所笼罩、所淹没呢?因为中国本来还有儒道两家,那么,别的民族不是也有自己的文化吗?为什么别的民族会被某一种外来的教所淹没,我们要思考这个问题。原来中国的儒道两家也是相当的高明,尤其刚才说了中国人好学,中国人理性,中国人大方,所以中国人就可以把佛教吸收进来而跟自己的儒道两家并行不悖。因此,从唐朝以后中国人就号称自己的文化是儒、释、道三家。这是了不起的民族啊,各位,要为我们的祖先鼓掌!(众鼓掌)

     这是全世界少有的这种文化的融合,我们更贴切地说是文化的拓展。他的不容易,不仅是跟其他民族做比较,我们也可以跟中华民族后代的发展做比较。比如说跟当今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做比较,我们这个时代是什么时代呢?这个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充足的时代、混乱的时代。其实,照我看这个时代是幸运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所处在伟大时代当中,我们应该有伟大的见识来迎接这个时代,来完成这个时代。这个时代伟大在哪里呢?我们围着地球确实生存以后,多少个亿年代,我们或许不能够认定这个地球经过几次的冰河期,但是就着我们现在所生存的这个冰河期,经过千万年以来人类有文化的迹象出现,在中国号称五千年,五千年怎么算的呢?以孔子为中心,孔子之前从黄帝、颛顼帝、尧帝、舜帝一直数下来到禹以后夏商周,到孔子大概两千多年。孔子到我们现在两千多年,确实的时间是二千五百六十二年,因为孔子是早于耶稣五百五十一年,所以要知道孔子距离现在多少年,就用西元(就是耶稣的纪年)加上五百五十一,所以今年是孔子纪元二千五百六十二年,请大家记住了。有些时候有人要我给他签名留念,我签了名以后都记上日期,二五六二零四二五,就是今天的日期。有人看了,这是不是你的电话号码。(众笑)因为他不知道二五六二是什么,零五二五还可以猜出来,这个零五二五。那么你假如用这个纪元,你前面虽然不用二0一一,不用耶稣的纪年,你用孔子纪年,哎,有相当的中华民族的意识,但你后来不是用零五二五,这还不是所谓西历。

     各位,中国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并建,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最主要是观察太阳,其次是观察月亮,观察月亮,以月亮作为标准的历法就是阴历。所以阴历,每个月的初一是看不见月亮的,因为它对我们来讲是背着日光,每个月十五叫作望,初一叫作朔,十五叫作望。什么叫作望?就是我们抬头可以望见月亮,叫作望。所以每个月一定是月圆的时候,就是所谓的阴历,一般说农历。但是中国人也知道影响地球的气候最大的是太阳,所以观察太阳,但是我们的月,可以用阴历来计,也可以用阳历来计,古人都用阴历来计,而这个阳历是用节气所谓的立春、谷雨、清明、秋分这样计,所以记节气是阳历。所以现在的西方是以阳历为标准,中国古人也知道阳历,因此我们用四月二十五这个是全世界通用的,所以我们说中华文化五千年它真的是有数可计。

     而中国文化如果五千年,我们也可以说印度文化大概也是五千年,而中国跟印度在现在的世界来讲号称东方,东方之外我们现在知道也有西方,因为地球上的人类从有历史以来,各个民族自己发展,相近的民族或者有交流的机会,像中国这么大的民族,他可以跟各方面的民族交流在文化上。我们刚才说过跟印度民族交流,我们吸收印度最高度的哲学、最高度的思想,而变成儒、释、道三家。只有到了这一百年来,我们中国才正式跟西方人来往,本来跟西方人来往是早在三百年前在明朝的时候,西方人就到中国来了。那时候西方人来到中国很类似当时印度和尚来到中国,他们来到中国的人都是有学问、有修行、有智慧的,而中国跟他们接触的人也是有学问、有修养、有智慧的,所以我们学习佛教是高级知识分子开始学习。

    而我们学习佛教的方式是非常认真、非常道地的,我们先翻译,所以用汉文来读佛经,我们是看到一本印度传来的佛经就翻译一本,就学习一本,就讨论一本,乃至于就着这一本经而修行。所以到后来印度人自己不信佛教了,印度人转为信他的印度教,释迦牟尼佛是印度教的改革者,而印度人最后放弃佛教。那么佛教在哪里呢?在外地流传,现在东南亚流传的是所谓的原始佛教,一般称作小乘佛学,中国同样是大乘佛学。现在有一些佛经在印度找不到了,还要从我们汉文照翻回去。而中国人信了佛教,不只是传了两千多年,我们把佛教传到邻近的韩国、日本。现在日本人到世界上弘扬佛法,世界上有许多的人认为东方的佛教是日本传过去的,他们忘记了这是中国传到日本去的,这是中国人应该自己深切反省的一个(可以说是)耻辱了。

     我现在要讲的是近代我们遇到另外一种文化叫作西方文化,我们说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本来他们来传西方文化的人是一些高贵的西方传教士,他们也真的是有学问,而且有爱心,还有他们的态度是很大方的,像利玛窦,他来中国以后穿中国的汉服,戴中国的帽子。很不幸的到了清朝闭关自守,闭关自守两百年之后,西方人用船坚炮利来叩关,因为我们闭关,所以他们来叩关,结果中国敌不过西方的船坚炮利,于是开关。开关是什么意思呢?开放海关,开放西方人进来,这样子大批的西方人进来,那些人并不一定是有学问的,并不一定是怀着诚意的,而中国当时(就是清朝末年)跟西方人接触的人也不一定是士大夫阶级,也不一定是为了人类的智慧互相讨论、互相学习。所以近一百年来我们遇到西方文化造成中国人的不幸,这个不幸不止是在我们受了船坚炮利的攻击,受了土地的瓜分,最大的不幸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并没有像古人一样,能够比较悠悠地、自在地敞开心灵来真正学习西方文化。

     所以这一百年来我们经过了两种对付西方文化的态度,第一种就是清朝末年的义和团,这个义和团所谓的“扶清灭洋”,其实就是“以夏制夷”的意思,用中国的文化或是中国人的办法来抵制西方,最后抵不住西方了就“以夷制夷”,好了,我就学习你的富强,然后我要抵挡你,我要把你打回去,这是义和团的想法,这种想法很快失败了,到了民国初年五四运动这一批知识分子他们改变了策略,他们赞叹西方,他们真的了解西方的优点,他们的优点在哪里呢?号称“德先生”、“赛先生”,“德先生”(democracy),“赛先生”(science),这是科学,他们看到西方文化的精髓在民主与科学,这个民主与科学是不是可以叫西方文化的精髓呢?我们等一下还可以再讨论,总之民主与科学是西方文化的特色,而且它对人生是真有价值的。

    那么,照刚才说孔子教我们好学,本来人就应该好学,所以中国人在这个时候也表现好学,我们要学习西方。所以五四以来我们的一般知识分子受了五四时代的影响,他们认为第一点西方文化是有价值的,第二点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应该学习,谁说不对呢?但是第三点,他们说我们要学习西方的文化一定要打倒自己的文化,假如没有打倒自己的文化我们就不可能学习西方文化,经过这三个前提,推论的结果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打倒传统,全盘西化。全盘西化当然是说包括我们要学习西方,但是比我们学习西方还要更进一步,我们中国要全部变成西方,当然要打倒自己的传统了,这就是最近一百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况,我们处在这一百年之中,虽然五四运动离现在已经九十二年了,因为是民国八年(1919年)五四运动到现在九十几年。

    各位,请你跟我自己想一想扪心自问:请问我们对于中国文化了解多少?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如果我们不理解自己的文化,我们还算是一个中国人吗?而我们到底了解多少,所谓中国文化儒释道三家,我们不能够说我是一个佛教徒我对儒道两家可以不理解,我是学儒家的,我是孔子之徒,我对道家佛家可以不理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是不可以有这种狭隘的心态的,所以所谓中国文化儒释道三家,现在遇到西方文化,假如你真的认为它有价值它当然有价值,你应该怎么办?——你应该学习。我们用什么态度学习?就让我们把西方文化也像对待佛教一样把它吸收进来,跟我们的儒释道三家融会为一体成为儒释道西四家!(众鼓掌)这是每个现代的中国人都应该有的志气,尤其是一个号称知识分子的中国人。

    什么叫作知识分子?很难说,但是受过教育的人,尤其受过十年以上教育的人都可以号称高级知识分子,因为古人受教育只不过读十年书,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现在的中国人受过十年的教育,如果还不能够有儒释道三家的基础,如果还不能够认识到西方的文化,不能够让它融会进来这就是我们没有尽到责任,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所以今天我才来讲这个题目。

    那么中国文化号称五千年,印度文化号称五千年,其实西方文化也可以号称五千年呐,他们的耶稣纪年到今年不是二千多一点嘛,耶稣之前还有许多的先知,他们的文化也可以从希腊算起,希腊之前还是有一些文化的表现,所以也是五千年。因此在这个时代是人类伟大的时代,发展了几千万年有了人类,人类又发展了几千万年有了文化,有了文化各发展五千年,所以说中华文化五千年,印度文化五千年,现在都在中国,所以说中国文化应该算一万年,我们遇到西方文化如果再把它吸收进来,所以说中华文化就一万五千年!(众鼓掌)而且中西文化如果能够融会贯通,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现在我们对于世界的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默默的共识,就是所谓的东西文化。

   那么东方的文化在哪里呢?刚才说过,东方文化有两大民族——中国跟印度都有高度的文化发展,而印度最高度的学问传到中国已经变成中国的文化,所以整个东西文化的东以中国为代表。

    西方文化的西固然非常丰富,但是我们也可以把它浓缩为希腊传统跟希伯来传统两个传统的交织,希腊传统就可以囊括他们的哲学,他们的科学以及他们的社会科学(包括政治)这统合为希腊传统,就是他们主张说的西方学问。再者第二个希就是希伯来传统,就是他们的宗教传统,确实地说就是基督教传统,西方的宗教发展到希伯来的宗教算作宗教的成熟。

    那么西方的宗教发展到成熟,这个成熟是什么意义呢?——成为一神教。希腊是多神教,希伯来是一神教,自从一神教出来之后,一神教的人都常来去讥笑、去贬低所谓的多神教,他们是有理由的。你看你为什么信神,什么叫作神?是比人更高级的生命,这可以称作神。那么什么叫作高级?山有山神,水有水神,风有风神,雷有雷神,这是我们人的能力所达不到的,我们对它有恐惧感,我们对它崇拜就称它为神。它的生命是一个比人类更大的生命、更高的生命,这叫作神。而每一种事物都可以有它的神,像这样子你说风的神只管风,雨的神只管雨,那么这个神的权威是比较小的,所以我们中国到最后还有一个玉皇上帝来统治这些神。在西方就讥笑这些多神教,他们有唯一真神,因为能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大到全能全知全善,这个神的位格就高了,高到什么地步呢?高的极点,不能再高了,所以从宗教的发展来讲一神教是成熟的宗教,这个希伯来传统不容易,所以希伯来传统才能够成为大教,而且传播到世界。西方就由这两个传统所代表。

    那么,现在我们遇到了西方文化,这两个代表都是不容易的,都有它的深度,有它相当的智慧,至少我们看到希腊传统所带来的科学与民主确实给人间带来非常丰硕的成果以及非常有用的效应,因此我们对于西方文化是应该学习的,所以我们现在说东西文化、东西文化。我们遇到了这个大的时代,有这么丰富的学问让我们来面对,而这个丰富的学问,不止是是丰富而已,它可能还是一个整全的学问,什么意思?学问从哪里来?我们可以很笼统简单地说,学问是发自于人性,什么叫作人性?我们可以说是发自人类的理性。因为只有讲人性,这个性天生而来,天生而来它有很多复杂的表现,像“食色,性也”这个也是人性啊,这也是天生的啊。但是我们讲到文化的时候,提到人性,就不从“食色,性也”这个地方看人性,用亚里士多德的话“人是理性的动物”,所以我们从理性来看人性。而所谓的文化、所谓的智慧,就是人类理性的发扬,人类理性的表现,而人类理性在哪里呢?我们现在看到全人类东西文化的表现,我们发现它有些不同,甚至有大不同,这个大不同我们怎么来了解?牟宗三先生就用两种学问来代表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在西方叫作知识的学问,在东方叫作生命的学问,或者可以称为智慧的学问。

    那么,这两种学问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我们用康德的哲学来比对一下,我们可以知道,这两种学问它的很深是相当有根据的,什么根据?康德说人类的理性,就是合理的性质啊,有了这个性质,它不只是性质,因为性质是静态地说,有了这个性质,它必定有性能,性能是动态地说,所以人类是理性的存在,这个理性就是有合理的性质跟合理的性能,合理的性能就是能够往合理的地方发展,而发展出合理的学问,这叫作学问。而人类的理性有两种功能,也可以说两种作用,叫作人类理性的二用,也就是说整个人类的理性假如发扬出来,只不过两方面的成就,哪两方面呢?就依照人类理性的用途,一种用途叫作思辨的学问,称为思辨理性。什么叫思辨?——就是思考跟辨别。人类有这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合理的,只要依照这个合理的性质发为合理的性能,然后往前发展,它发展出合理的学问,这种学问叫作知识的学问,知识的学问最先从逻辑开始的,所以人类的思辨理性第一步的发现就是逻辑,逻辑就是思考的能力,这个思考的能力,再表现为所谓的数学、几何。这个思考的能力,表现为数的次序跟关系,成就所谓的数学。表现为图形的关系,就成为几何,所以数学是有类似于几何的,几何是有类似与空间的。类似于时间、空间的感受而用数字跟图形表现出来,就成就了数学跟几何,所以数学跟几何是直接的人类思辨理性中的逻辑能力所开发出来的学问。

    由这种学问再去面对我们生活的世界,所谓自然世界的存在,所谓的万物的存在,我们会发现物有它的理,而我们可以用逻辑的能力,数学、几何的能力去把这个理分析出来,我们可以去透进去了解它的理,了解物的理叫作物理学。而物理它里面的结核变化叫作化学,所以物理跟化学就成为我们现在所谓的科学的成就。那么,物理跟化学这些学问再互相的综合,它就可以造成各种的发明创造,这就是一大套的所谓的知识的学问,人类有这种能力。

    假如你没有这种能力,你怎么可以有这种学问呢?人类还有另外一种理性的能力叫作实践的使用,简称实践理性。什么叫作实践?实实在在地去践行、践履。那么,什么叫作实实在在呢?你要依靠一种理想,而在你的日常生活中随时往这个理想走过去,这种依照理想而走过去的这种工作叫作工夫,那个理想叫作本体,所以你有一个本体,本体就是你作工夫的根据,或说你作工夫的目的,有了那个目的你开始作工夫,所以由本体开出工夫,于是你这个理想日渐地在你生命中有内化,这个丰富、充实、广大、高明,乃至于达到使你的生命完全理想化,这就是成圣成贤,这叫作实践。人类有这种合理的性能,称为实践理性,而实践理性所表现出来的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人类可以称为成熟的实践的学问大概有三个,就是儒家、道家、佛家,如果还要加上另外一个所谓的西方——希伯来传统,希伯来传统也有一个人生的目的啊,它也要作一点工夫啊,虽然这个本体跟工夫和中国的儒释道三家不一样,但是也可以勉强称他们的宗教是实践的学问,至少它也是从实践心灵开发出来的。

    那么,人类的合理的性能完全合理的学问,这个合理的性能如果只有两种作用,所以人类的学问大概只有两类,而这两类在长远的历史当中西方人主要是往思辨理性那边开发,开发的相当丰富、精致,而东方的学问有儒释道三家,开发的非常广大、高明,于是我们就可以说人类应该有的文化成就就是这两种——生命的学问,知识的学问。而生命的学问、知识的学问表现为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现在这个时代就是东西文化相见的时候,我们处在这个时代,怎么忍心不让自己去接受这两种文化,去让这两种文化融会贯通来创造人类更新的文化来引导人类往高明,往有序的发展前进呢?所以我们的命运是幸福的,但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沉重的!(众鼓掌)

     没有这种自觉地人,自觉的意思就是明明白白知道,人的本性,内性就具备这种能力,而且我们内在的心灵时时刻刻都在呼唤自己,都在鼓舞自己,要尽情地去开发他原本的理性,这原本的理性是什么呢?——就是成就东西两种学问,非成就不可,不成就我们心就不能安定,你就不能够安身立命。

    那么,刚才说了学问是怎么样的广大,怎么样的艰难,谁能够去做一万两千年的学问呢?这是一种理想,不容易达到。但是,人生要以理想来作为我们的引领,不管你容易不容易,如果丧失了这种理想,我们就对不起自己。当然,我们就对不起这个民族,我们对不起祖先,我们对不起天地、宇宙、良心!所以至少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想,然后我们努力去做,做到哪里?你尽了你的义,固然环境有很多限制,你自己生命本身就有很多限制,这些限制在哪里?这叫作命。你要尽义才能够知命,就是你要尽了自己的本分,你才能够知道限制在哪里?千万不可以坐在这边,然后糊里糊涂这样子过一辈子,说这是命啊!这学问太大了,我没办法。没有尽了你的义,怎么知道你的命呢?而现在,整个中国,乃至于整个世界,又有几个人关怀这种人类整体的学问?来关怀人类整体的命运呢?

     所以我们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才能够立志。所谓志,就是我们心中的向往,不了解、不自觉是没有向往的,没有向往请问这一辈子做什么?是不是只有生下来活着,然后到最后与草木同朽。

     所以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题目,这个题目这么大,怎么讲呢?于是今天我们不讲它的细节,我们讲它最核心的部分,我们讲它最简单的地方,这个讲简单的地方就是讲它的源头,讲它的基础,讲它的出发点,讲它的最底层。其实这个底层不是简单而已,所谓大道至简呐!这个最底层其实就是最高的见识,最底层就是最后的目的,所谓知止而后有定,这个知止的知是一个目的,中国古人叫作终,终于达到目的的这个终。《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为什么说“事有终始”呢?一般我们都说“事有始终”嘛,我先开始才有终了啊,这是一种比较粗浅的讲法,真正的人生的路途,是终始,先有终,再有始,先有最后的目的,你才有开始。比如说我们从广州要去北京,你要怎么走呢?你先知道你要去北京,你才可以开始走,北京就是你的终点,你开始从广州出发就是你的起点,所以事有终始,假如你没有终,你不知道你的这个旅程的终点在哪里,你说我们启程了,我出发了,问你出发启程到哪里?我也不知道。那这岂不是笑话吗?所以事有终始,而这个终在哪里呢?这个终就藏在最原初的地方。所以今天我们不是在讲儒释道西各种学问复杂的内容,我们讲的是儒释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

     这个题目有点问题,所谓基本原理,这个是太啰嗦了,为什么呢?因为“基、本、原”三个字是同义,同样的意思,所以这个题目应该改成“儒释道西四家原理”就可以了。但是讲原理,好像气派不够壮大,所以就基本原理,更提携一下。基,就是墙脚,支撑这一面墙它的原初所在。本,就是树根,是生长书目的原初所在。这个原呢,原就是泉水,在山里的泉水,这个泉水是一条河它的起点所在,所以“基、本、原”,同样的意思,就是它的原初,它的基础,发生所在,而这个原初、基础、发生你认识到了,其实你往前去开拓,开拓到最后只不过完成,这个原初、基本的这个一点上应该有的内容,所以认识了原点,就认识了终点。因此,今天我们就来讲原点,但是千万不要把他看成是简单,看成是只是一个基础,往这个基础上发展,它就称为系统,而系统开发出去任何一个论点,或者说任何一个专家,任何一本讨论的书,都不可以违背在这个基础的原点,假如违背了它,就不是这种学问。

     那么,现在我们往学问的结果看,有东西文化的不同,而西方文化我们把它归结为“二希传统”,东方文化我们把它归结为儒释道三家,这样子我们来看儒释道西这四家的学问到底根基在哪里?或者我们说它的最后的目的在哪里?我们先了解了这一点,才可以去做这四家的学问。或许也可以这样说,纵使没有把这四家所有在历史上发展的细节你都了解,这是不容易的。但是作为一个对人性负责的人,最少要对这些基础的原点以及它最后的目的,也就是说最后的境界,有相当的认识与体会,这样才不枉费我们来世间一趟,才不辜负我们这个大时代!(众鼓掌)

    既然是基础,既然是原点,它就浓缩为一个很明白的观念,所以儒释道西四家的学问,看似非常模糊,其实它的原点也是非常简单的,而这个既然也是终点,所以它也不那么简单,可以是最艰难的,所以在这里简单与艰难是同在的,也就是说原点跟目的是同在的。

     那么,一下我们就要正式说一说儒释道西四家,它们各自原点在哪里?其次刚才也说过,所有的学问、所有的文化发展都是来自于人类的理性,所以你也可以说儒释道西四家的学问它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叫作人性。所有的学问都是为人而说的,纵使像佛家说“为众生说法”,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为人类说法,所以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人性,如果它们是合乎人性的,或说它们是发展人性的某一个面向,只要它根据人性的最初、最原点的地方而开发,它就可以通于千秋万世,它就可以通于五湖四海,无所限制而且永远流传,这叫作大教。所以凡是根据人性而开发的教,都是大教,都是不可以随便冥灭的,它也不可以在人间消失。所以凡是大教,都是智慧;凡是大教,都有价值;凡是大教,都是我们必须去了解的,而且它既然共同根据于人性,所以凡是大教都是可以融会贯通的,我们先了解这一点。先讲它的同,然后再讲它的异。那么,既然都发自于人性,为什么这几家学问还有不同呢?我们可以这样说,它对于人性的理解跟人性的把握,还有人性的开发是在不同的面向着力,在不同的面向用力。所以一方面说它是合乎人性的,所以天下任何人,不管任何时代的人都必须去追求这些学问,受这些学问的启发。而受这些学问的启发不是你跟着它走,而是人人各自完成他的本性,所以这些大教都是我们人性中必须有的学问。

     那我们本性中应该有的东西,到底我们要走哪一条路呢?我们刚才说最好每一条路你都有相当的认识,纵使有些人他是比较倾向于某一个路径,不过希望每一个人也都同时尊重其他的道路,所以以后不可以再分我是儒家,我是道家,我是信佛的,那我是学习西方文化的。假如这样再分的话就自己小看了自己,而且也带给这个世界麻烦,我们这个世界就不和谐啦,现在不是讲和谐社会嘛,要从这里和谐起来!(众鼓掌)

    一下讲它的不同,从哪里讲不同?就儒释道西四家我们从哪里讲起呢?从比较容易了解的那一家讲起。

    好,本来我们说人类的学问有两面,一面是思辨理性的使用,一面是实践理性的使用,这两面哪一面比较容易了解呢?我们用佛教的词语来说,思辨理性的使用是世俗的学问;实践理性的使用呢,它成就的是超越的学问,也就是说思辨理性的使用成就的叫作俗的学问,叫作俗谛。什么叫作谛?谛就是真理,俗中的真理。什么叫作俗?就是一般。什么叫一般?一般人就是凡人,凡人一般都能够具备的学问,或者说凡人在一般情况下他懂得去追求的学问,叫作俗谛。而一个修行者,一个圣人,他所追求的学问,是真实的学问,叫作真谛,所以佛教把学问分成真的学问跟假的学问。如果这样看,那么应该俗谛比较容易认识,所以我们儒释道西应该先讲西方学问。不过依照我们历史的发展,或者依照我们自己的身处的地位,我们是中国人,所以西方的学问距离我们还是在现实上稍微远一点,所以西方学问我们放在后面演说。

    先说中国自己的儒释道三家。那么,儒释道三家哪一家比较容易了解呢?依照我看是佛家比较容易了解,所以我们从佛家说起。为什么佛家比较容易了解呢?因为就着所谓的实践的学问,本体工夫的学问,我们看怎么认识本体,怎么下工夫,或者我们说它从哪一个地点来立教,教导人去走他人生的路,佛教是比较容易被我们了解的,被我们接受的,为什么?刚才说佛教把人生的学问分成真的学问跟假的学问。那么,它认为凡人的学问是假的学问,为什么?因为凡人的心是假的心、是错误的心、是烦恼的心、是庸俗的心,而这个庸俗的心是大不可信。所以我能作为一个大众,作为所谓的凡人众生呐,我们都会有一种感受,哪一种感受呢?就是会有一种释迦牟尼佛年轻的时候,他为什么会出家的那些感受。释迦牟尼为什么要出家?因为据传说他是看到了人间的生老、病、死之苦,所以他就感受到人间之苦,所以他为了想办法去解决这个人生之苦,脱离这个人生之苦,因此他才奋然出家。

     各位,人生是乐呢?还是苦呢?你是幸福呢?还是痛苦呢?释迦牟尼他感受是人生之苦,所以他的教导就从苦出发,因此佛教最基本的立教的观念是一个字——苦。如果你不能够感受到人生之苦,或者是感受的不深刻,你是不可能出家的,你出家也不可能认真修行,你修行也不可能成佛,所以大家不要随便一跺脚就去剔头,你不可能成佛的,你焉知人生之苦?

    那么,你说我们人生还是有乐啊,苦乐参半啊,你就不了解佛家了。释迦牟尼去修行,修行到最后悟道,悟道以后他开始说法,他说法四十九年,他的弟子把它记载下来,就很类似孔子弟子记载孔子的言行。这些记载号称是真实的记载,因为佛家的经典有许多并不是真实的,它是想象的,或者说一些修行者在入定当中它所见到的景象。但是佛教有一部经典叫作阿含,——《阿含经》它有四部,就是《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和《增一阿含》,这四部阿含经大体上是比较可信的,而《杂阿含》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而《杂阿含》一翻开第一章,也可以说佛悟道以后开始说法的第一次说法——“佛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那么诸比丘闻这个佛法,就欢喜赞叹,这一章就完了。

     我们再把它念一遍,再讲一遍。“佛告诸比丘”,比丘就是修行人,告诉各位修行人。“当观色无常”,我们应当去观察,这个不只是观察,而是止观,什么叫作“止”呢?就是你心灵安定。定,就是禅,禅就是安定的意思,叫作禅定,你在禅定中有所观,这个观可以翻译成关照,所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那个“照”,是你心灵之眼的观,不是你的肉眼的观,所以观可以当作了解,乃至可以去体悟。“当观色无常”,你一定要去体悟,色法无常——色、身、香、味,色身这个色就是颜色,颜色就代表色体,色体就代表物质存在。那么“当观色无常”,其实这个说色无常就含着色、身、香、味、触、法都无常的意思,所以不只是色,假如一个尘,或者一个根,这个眼根观色。讲到眼跟你就要想到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讲到色尘你就要想到色、身、香、味、触、法这六个尘,所以“当观色无常”就是当观色、身、香、味、触、法无常。“如是观者”,用这种方式去体悟世界,名为正观,这就是真正的体悟。“正观者,则生厌离”这个正确的体悟,你就会对世间产生厌恶,而且要离去,“则生厌离”。 “厌离者,喜贪尽”你产生厌恶要离去,你就不会喜欢,你就不会贪求,喜贪尽了。“喜贪尽者,说心解脱”你的心就从色、身、香、味、触、法中解脱。

    这是佛第一次说法,这一次的说法你不要认为,佛就这样讲这么简单而已。我们应该这样说这么简单的一次说法,就代表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说法的所有内容,所有乃至于所有佛法都含藏在这一章之中,乃至于含藏在第一句话——“当观色无常”。不要那个色,当观无常,当观世界无常,当观自己的生命无常,当观宇宙万物、三千大千世界都无常。这是佛教基本特色,了解这点就可以了解佛教,不了解这一点从任何一条路去了解佛教,或者说你了解佛教不依这一点为基础,就是误解了佛教!(众鼓掌)

    那么,刚才不是说佛教的第一个观念不是苦嘛,我们又说当观无常,其实佛教还有一句话,释迦牟尼的话,就是“无常即苦,苦集非我,非我者即非我所”,无常就是苦,所以说人生是苦乐参半,你不了解佛教,佛教告诉你,你认为苦的时候,固然是苦,你认为乐的时候还是苦,为什么?因为它以无常来规定苦,凡是无常都叫作苦,你乐能乐到什么时候?你乐有自性吗?你乐能长存吗?你能够存在多久,所以终归幻灭,不是苦吗?所以人生是苦啊,叫作苦海啊,像海一样大,像海一样深啊,你逃不出去的啊,苦啊,希望你从苦这里悟道,你就成佛了!(众鼓掌)

    不管佛教后来如何发展,它有多少内容都离不开这个观念,当然也可以说佛教到最后讲了啊,佛教也讲乐,这个相传的所谓《大涅槃经》。什么叫涅槃呢?就是修行人要离开世界,他的肉体要离开世界的时候,这种情况他们称为涅槃,涅槃本来是修道的最高境界,寂静的境界。那么,他们就尊这些将要离开世间的修行人说他们涅槃了,所以佛教一部很重要的经典叫《涅槃经》,《涅槃经》是记录佛要涅槃的时候弟子请法,那么佛说的一部经,这是佛说法的最后一部,佛说法的第一部就是《阿含》,最后一部就是《涅槃》。这个《涅槃经》怎么说呢?《涅槃经》是说这个人间的真理,或者天地的真理是常乐我净,刚才人生是无常,现在说常乐我净,这是一个悟道的生命,是常乐我净;一个凡夫的生命呢就是苦空无我,所以要认识佛教有三个标准,叫作三法印。

     法印就是来印证这个佛法,你是不是完全符合法印,印就是我们刻的印章,有阳文阴文,然后古代呢就是这个印章印在泥上面,所以印泥不是现在一团红色或者绿色、蓝色的这种东西,然后你用印章来盖,那个叫作印泥,本来印泥的意思是印,印在泥上,古代写的信或是文书封起来了,然后黏着一块泥土(粘土)黏上去,把这个封口封好,然后再盖上一个印。那么,当然拆封这个印就破了,所以这个印代表印信,所以印代表信,信用,所以印信。而这个印呢,假如你这里刻的是阴文,这个刻凹进去的,这边的泥就凸出来,假如你凸出来,这个泥就凹进去,所以如印、印泥这个叫作印。而法印就是对于佛法你能够这样若合符节地相应,所以以心传心叫作印心,叫作心心相印。

     那佛有三个法印,就是你了解佛法要经过三个标准来检查,第一个标准叫作“诸行无常”,第二个标准叫作“诸法无我”,第三个标准是“涅槃寂静”,其实这三个标准不是同一个层次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讲的是同一个意思,诸行无常这个行呢,是指你的心念,你的心思,你的心思一步一步地走叫作心行,所以你所有的心念、思都是无常的,叫作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所有的法三千时间法包括你自己的存在,及万物的存在都是无我,没有本性,没有自性,它是假的存在,是因缘和合的存在,所以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是佛他体悟了最基本的一个要领,他也是佛教的一个真理。而涅槃寂静呢,是说你能够解除掉,你能够认清楚无常无我,解除掉错误的认识,而得到真实的认识,你的生命真实化,这个叫作涅槃,在这个时候的心灵是寂静的,你就不会随着万事万物而起起落,不是你不会随着万事万物而起落,而是万事万物本来就随着你的心起落,你的心一定,万物就定了,所以此灭则彼灭,我这里寂灭了,外在的世界就寂灭。这个讲起来很玄,很高深啊!(众鼓掌)所以佛教的三法印,因果互相呼应,这个因就是你所在的地方,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果呢就是涅槃寂静,用这三点(三个要领)来检查你对于佛教的认识真不真切,叫作三法印。

    我们应该从这里认识真正的佛教,假如有人说中国的佛教天台、华严、禅宗,这个违背了印度佛教,中国佛教自己发展一套,你就可以用这三法印来检查中国佛教,是不是违背了三法印。或是它真正把握了三法印,只是它修行的法门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它更加的合理,甚至说更加的聪明、活泼。当然聪明、活泼往往不真切,所以在这里佛教就产生很多种派别,这些派别都不违背三法印,但是有各种的修行的路,所以佛教各种派别很多,佛教内部就起争端,这是不大应该的,而一个人如果信佛教,你到底是信哪一个宗派呢?你首先从三法印来看一看,这个宗派合不合,乃至于说你听谁的教导呢?佛教说要有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这三皈依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有意思啦,为什么佛教里面一定要皈依,皈依是一种宗教的仪式,所以有人说佛教不是宗教,但是在皈依这一点它就是宗教,不过他到最后也可以不必皈依。如果是禅宗像六祖慧能,他就不想强调皈依,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什么叫皈依佛?你只要把你整个生命,这个能够回到,你能够去完全地依照佛的教导,你的生命是假的,你是不了解生命的,你照着你的想法去修行都是错误的,所以你就听我的话,听佛的话,叫作皈依佛。但是佛在哪里呢?佛不在了,所以我们要皈依法,所以皈依法是不得已的。什么叫皈依法?——佛的教导。佛的教导在哪里?——在经典。所以皈依佛的经典。那么,经典你懂吗?不容易懂。不仅是它的内涵不容易懂,现在的中国人连文章都读不懂,你怎么皈依法呢?所以只好皈依僧了。什么叫作和尚、法师呢?会讲法的老师,所以不可以随便称呼他为法师,这个和尚也可以随便自称自己是法师,你要会讲法。什么叫会讲法?你通三藏十二部经,你通经、律、论三藏你才可以做法师,这个法师可以依法来引导你修向佛,于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叫作三皈依,其实三皈依就是一个皈依。(众鼓掌)

    所以各位,你不要随便皈依,你把生命都交给他,他把你引导哪里去,你知道吗?所以自己要相当有能力,要能够有不服气的能力,你一面皈依僧,一面皈依僧的目的在于皈依法,你自己就可以同时去研究研究、去了解了解这个佛法。那么,有些人去信教了,去皈依了,或者是自己,或者是那个师父就告诉你,你不可以再皈依别人,你皈依别人叫作欺师灭祖,我告诉各位凡是讲这话的人你最好不要去皈依他!(众鼓掌)因为佛是共同的目的,法是流传在天地间,它是客观的,只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所以要皈依僧来作为我们的引导,引导引向佛、引向法、引向僧。

    而为什么要皈依呢?这是因为佛教的基本特色所带来的必要的仪式,必须这么做,为什么?佛教的创始人他发现,他体悟到人生之苦,为什么苦?无常即苦。为什么无常?因为三千大千世界都是假的,所以我们应该追求真实的世界,叫作我们应该见世界的本来面目,乃至于见自己生命的本来面目,因为我们生命之所以在这里存在,都是由于无明而来,所以生命是无明的累积,经过十二道手续累积成你,具有生老病死的这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本来就从无明而来,所以你要找到真实的人生,你要找到世界的真相,你必须去除你这个无名,去除无明就是你要一步一步地修行,就开出许多修行的法门。等到你去除无明之后,你这个心灵会转化,怎么转化呢?从无明而来的心灵叫作识心,用西方的话来讲叫作认识心,认识心就是我们凡人的心,我们认识现实世界的心。什么叫作现实世界?照康德讲现实世界的万象叫作现象。什么叫作现象?——现出来的象。什么叫作现出来的象?——就是在你的心灵面前现出来的象,于是你有什么心灵,世界就现什么象,所以世界的象就是你造的叫作万法唯心造。(众鼓掌)

    你这个心灵这么黑暗、无明,这么虚假,你具备的能力是错误的能力,你用错误的能力经过你的眼耳鼻舌身这种感受力,康德叫作感触的直觉,再经过你的意识,康德叫作知性,所以感性、知性综合起来判断为一个知识一个经验,既然你的心灵是错误的,所以你的知识经验完全是错误的,你在被你自己蒙蔽之中。各位这是真理呀!(众鼓掌)

     你不从这里了悟,如果真的有下辈子,你再下下辈子都还在苦海当中,所以要解脱呀。怎么解脱?仅凭这颗识心,转换你这颗识心,而要转成智慧的心,叫作转识成智。你有了智慧的心,同样是心,但是这个心的功能不一样,是智慧的心,智慧的心就是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就是世界,我们中国说五行,印度说五蕴,就是总括为世界万物。这个你就照见世界万物都空,什么叫作都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你错误的现象的表现消失了。那时候是什么样呢?是你智心所造的世界,那是世界的另一番面目,这个面目不是在时空中的面目,那是真实的面目——叫作本来面目。那时候你的心不是受着你无明的牵扯,那是非常清净的心,那种心就是真如的心,真真正正的如其所如的心,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真如的世界。真如的世界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空,因为没有现象的这些错误,空是空掉错误,空是空掉你有知性的认识,不是完全没有的意思,它有另外一番的世界景象,但是那些世界景象不是我们用凡人的心所能了解的——不可思议。(众鼓掌)

     各位,人类的心量、心能,就是心的能力,或说人类的本性,有如此这般的高明广大,所以不是信佛的人要去了解佛学,它如果是真理,每个人都要去多多了解一点,至少你不会乱批评一通,它是真理呀。(众鼓掌)只是有一点遗憾,就是这些话都是佛告诉我们的,都是菩萨入定以后所见到的,苦口婆心告诉我们,而它真的是智慧吗?世界是真的这样的超越、广大、高明,这个虚空中你能够见到这么真实的如来如去的世界吗?真真正正的如其所如,它应该是这样子就是这样子叫作真如。是真的有这样的世界吗?人类的心灵能够修行到这样子的状态吗?告诉你你是不知道的,因为你是凡夫的心灵,所以它才要来一个皈依。这里就产生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既然你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跟着走,不知道,但是你要信它,你不信就永远不能跟着成佛,不知道而信叫作迷信!(众鼓掌)所以所有的宗教都不免于迷信,但是它好像又是必需的,所以各位你如果信佛教,我真的为你捏一把汗,(众笑)再有你不信佛教,你这一辈子是完了。(众笑,众鼓掌)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哈佛大学向未来辐射的启示 下一篇遵循渐进是学好英语的法则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